分享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0)——阳明病湿热致黄之茵陈蒿汤等方证

 庆萌堂 2019-03-2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三、阳明湿热致黄

前面太阳学过,如果脉浮有表证,发热、恶风、自汗出的发黄,当用桂枝加黄芪汤;若有表证发黄无汗,用千金麻黄醇酒汤(太阳)。有表证的黄疸比较少见。现在学习阳明病的黄疸。

1、茵陈蒿汤

【组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22克),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方解】:里湿热致黄证。茵陈蒿除湿解热,与栀子协力以祛黄除烦,伍以通便的大黄,故治黄疸证、烦躁、小便不利而大便难者。

歌曰:茵陈蒿汤治阳黄,瘀热在里湿邪强。栀子祛黄又除烦,泻下通便靠大黄。

伤寒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注】:从病机上看,首先有「里热」(发热汗出、渴引水浆),其次有「湿」(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湿热郁于里)。我们知道,在「里热」前提下,阳明病已经定位了。湿热郁于里,古人认为「必」发黄。「必」,往往之意。

但胡老指出,黄疸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胆,特别是胆道不通,不过阳明黄疸也确实伴有湿热、小便不通,古人用茵陈蒿汤去热去湿利小便的这种治疗也行之有效。因此,对这种治疗是应当肯定的,而对黄疸的解释,湿热与胆道不通的关系,以及茵陈蒿的药理也需进一步研究。

伤寒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注】:伤寒,这条是仲景广论。太阳病七八日已经进入阳明了,简单提一下「小便不利」,详细情况如同236条都说了, 湿热造成了黄疸,而且同时有「腹微满」,大便也有点实,二便均不利。也用茵陈蒿汤,它不仅解黄疸,也顺便有通便作用,因为它里面有大黄。

金匮·黄疸病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按照金匮的意见,从生活原因出发来分析黄疸,有谷疸、酒黄疸、女劳疸三种。与吃饭积食、贪酒、贪色都有关。这条谈谷黄疸,与吃饭有关。

谷疸又分两种,一种胃热能吃,而脾虚停湿不能化谷。停湿又发生蕴热,如果又小便不利,也满足发生黄疸的条件。另一种胃有停水,食难用饱,腹部也胀满。若小便难,也产生既湿又热的情况,也是欲作谷疸的趋势。这两种都叫「谷疸」。

谷疸初作,亦似外感而发寒热,而湿和热并不显,容易当感冒治,当然这样治不能说是错误,但治着治着,接下来湿热发生作用了,就发黄了。因里有湿热,故不欲食,食则助湿动热,故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而为谷疸。宜以茵陈蒿汤主之。茵陈篙汤非常平稳。若烦得厉害增加栀子用量。

本条所述,胡老认为颇似急性黄疸型肝炎证治。不过此病单用本方的机会较少,若有柴胡证,如腹痛而呕、心下急迫又有黄疸,再如黄疸型肝炎胸胁满疼,用大柴胡汤配茵陈蒿汤。如果仅仅腹痛而呕、没有心下急迫,用小柴胡加茵陈篙汤。如果脉浮、有汗、烦渴又有黄疸,这是兼有五苓散证,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陈篙汤。

茵陈篙汤这个组方,其应用可以跨越较广,不应受阳明限死。

2、栀子大黄汤

【组方】:栀子十四枚(22克),大黄一两,枳实五枚(72克),豉一升(40克)。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方解】:里湿热、气滞致黄证。此于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当治栀子豉汤方证而腹胀满、大便难者。

伤寒393: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注】:大病好了后,不善摄生,因使病复,外无寒热,而只心中懊憹、心下胀满者,当可以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大便不通者,那是食劳了,宜加大黄(6克即可)即栀子大黄汤服之即愈。

金匮·黄疸病1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注】:茵陈蒿汤偏于小便不利、腹微满这种情况。如果心中懊憹或热痛,热相比小便不利还要突出,像酒黄疸这方面就比较明显,可用栀子大黄汤主之。栀子、豉解烦解热,枳实消胀去满。栀子大黄汤偏于热烦重、甚至痛。如果小便不利、腹微满证与烦躁的热证并重,茵陈篙汤与栀子大黄汤可以合用。

3、大黄硝石汤

【组方】: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23克)。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方解】:里湿热、里实致黄证。此方以大黄为主,下湿热除胀满,也去黄。硝石,常用为芒硝,辅助大黄泻除实热。黄柏,也可去黄泻热,主要是下焦之热。栀子可利小便,又去小肠之火,去热解烦。故治黄疸证、里实有热、二便不利者。

歌曰:大黄硝石善祛黄,栀子黄柏挑大梁。二便不利里有热,阳明里实用本方。

金匮·黄疸病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注】:黄疸,如果小便不利而赤,是里热厉害。腹又满,是里实。自汗出,也是里热表现。里面热实,当以大黄硝石汤下之。这个组方比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都重。既有大黄又用硝石,既有栀子又用黄柏。比较一下,茵陈蒿汤最平稳,偏于利小便,栀子大黄汤稍重,偏于治热,大黄硝石汤最重,也偏于治热。如果小便特别不利,这个方也可以加茵陈蒿汤,就特别重了。

4、猪膏发煎方

【组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方解】:里湿热、里实致黄证。猪膏润燥通便,乱发利尿,故适用于里热黄疸、大便难而小便不利者。

金匮·黄疸病17: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注】:诸黄以一方主之不合理,可能有脱简。黄疸,大便干,是内有燥热,猪膏发煎主之。猪膏就是猪油,味甘微寒,润燥解热通便。头发别名血余碳,味苦温,利尿通利水道,也去瘀。合起来,润燥通二便。此时应该大便有点干硬,小便黄赤,或小便不利而导致腹满,但没有汗出或胆语,并没到里实到严厉地步,故不用含有大黄攻实的方子。

金匮·妇人杂病22: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猪膏发煎导之。

【注】:胃气下,就是中气下陷,胃气不足,气外泄,津液也少。就「阴吹」而言乃虚证,光吃下药不行,用猪膏发煎主之。这个组方对于大便干而又不方便用下法时可以用,

5、硝石矾石散

【组方】:硝石,矾石,等分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2克),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方解】:里热、血瘀致黄证。硝石、矾石下热之力多,祛瘀之力少,故宜于黑疸热甚而瘀血轻者。若瘀血重者,当于抵当汤丸中求之,恐非此方所能治也。

金匮·黄疸2: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抟,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注】:女劳疸,胡老认为有几个要点。一是日晡所发热,象是阳明病的热,但却反恶寒,额上黑,足下热,是虚的缘故,热在下焦。二是一身尽黄,膀胱急,小便自利,少腹满,腹如水状,大便黑,从《伤寒论》知道这是瘀血。

女劳疸若腹满者,是肾气已败,难治疗。若其人如狂,用抵挡汤。若其人不如狂,硝石矾石散主之。矾石去湿祛热,同时也轻微去瘀,硝石就是芒硝,下热。如果病势不太严重,也可用黄芪建中汤,黄芪是黄色药,也去黄。这个组方其实是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黄芪。

【思考】:所学五个方证皆与黄疸病相关,皆与里热相关,此热或与湿相结,或与瘀血相结,或结而成实,或热而兼虚,总体来说以实证为主,所以治法以清热为主,兼以下实化瘀。以下是有的讲课老师提出,这五个方证如何分类的一种意见:

茵陈蒿汤证乃湿热蕴结于里,病在阳明;栀子大黄汤证亦属湿热互结,但病在少阳阳明(方中包含栀子豉汤和一半承气汤,栀子豉汤是少阳方证);大黄硝石汤证乃热实于里,病在少阳阳明(方中包含栀子柏皮汤和一半承气汤);猪膏发煎汤证乃热久伤津而成之虚热证,病在阳明,虽有里热实但津液虚故不可攻下;硝石矾石散证乃瘀血在里,病在阳明。后两证皆为热久不治而转成的慢性病,久病必虚,故只可缓图,不可强攻。

这个意见供讨论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