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等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疾病一本氛围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减少,约占脑血管疾病的40%左右。不过一旦发生脑出血。往往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二、脑血管疾病都有哪些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 脑血管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1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50%。 2、家族倾向 临床实践表明,家庭中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家族倾向的问题,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成正相关。 3、高血压病 高血压即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4、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粘度增高,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5、心脏病 心脏病引起血流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导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及脑梗塞(脑栓塞)。 6、高脂血症和肥胖 高脂血症促使动脉硬化,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发生脑血管病;肥胖易导致高脂血症。 7、吸烟和酗酒 吸烟除对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损害外,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少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但酗酒会增加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因此烟最好不吸,酒可少量饮用。 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可存在数秒、数分、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这些都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 三、脑血管病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先兆 1、突然发生眩晕;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3、步态异常; 4、哈欠不断; 5、高血压患者鼻出血; 6、血压异常; 7、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四、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1、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 2、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 3、不要吃的太饱、太咸、少吃肥肉、辛辣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生活有规律,劳逸要适度 5、保持大便通畅。 五、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与营养 1、饮食要有节制 2、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3、饮食多样化、切忌偏食。 4、食盐要限量。 5、少吃甜食,特别是控制糖和巧克力的食用量。 6、多吃蔬菜和水果。 7、适当吃一些具有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芹菜、番茄、苹果、胡萝卜、韭菜、油菜以及豆制品。 8、戒烟、戒酒。 (内科赖志斌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