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 1.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错误。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49年北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2.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最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美苏关系破裂,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3.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错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4.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团。 错误。北约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而不是一个经济集团。 5.美苏“冷战”时期,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错误。“冷战”是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采取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6.欧共体是一个经济政治组织。 错误。欧共体是欧盟的前身,是一个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组织。 8.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错误。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联合、协同利益,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9.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错误。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会议。 12.不结盟运动就是参加国不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结盟。 错误。不结盟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1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4.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同一个概念。 错误。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易混点 1.正确掌握本单元知识体系: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阶段。 (1)抓住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2)突出两个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3)把握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注意各个阶段的特点、起因、影响及相互关系。 2.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形式、表现以及影响。 (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在两极格局对峙的情况下,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 3.正确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区别和实质。 (1)概念:杜鲁门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2)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4)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4.正确区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等概念: (1)所谓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两大阵营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产物。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美苏争霸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5.正确认识“冷战”与“热战”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 (2)联系:“热战”的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 6.正确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 (2)具体原因: ③中国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④美苏争霸的相互削弱。 ⑤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