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年间,举人杨廷和,与五个同学结伴进京去赶考。他们路过河南荥县宝华寺,一齐下马停车,到寺里去游玩休息。 有个叫悟石的中年和尚招待他们。他看到这些举人行李又多又重,便千方百计地要留他们住宿。他说:“我昨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天上一个大星星落到这寺的后园,变成了一块青石。我想,必有大贵人到我们寺中,今天果然各位相公来了,这次京城考试的头名状元,一定出在你们六个人当中。你们如果不嫌弃,就在我这寺里住一宿,应承这个好征兆。” 其他五个举人都很高兴,愿意住在寺里。只有杨廷和心中猜疑,悄悄对同学们说:“这里是荒僻寺院,和尚外表虽然殷勤,但人心难测。他苦苦要留我们,必有缘故。” 那五个人却说:“杨兄太小心了!我们主仆四十多人,还不怕他几个和尚?” 杨廷和说:“再走三四十里,就到了歇宿的旅店。应该赶到前面去才对。” 一个姓张和一个姓刘的同学,一心想住在这寺里,对杨廷和说:“杨兄要走就先走吧,我们是要在这里住一宿的。” 悟石和尚见大家低声商议,杨廷和声声要走,也对杨廷和说:“相公!前面十来里远有个黄泥坝,贼人很多。现在天色已晚,路上难保不出事。还是在寺里过一夜,明早再走吧!” 杨廷和的随从见和尚热情招待,也懒得赶路,就请求住下,杨廷和只好跟大家一起住下。 悟石和尚见了,大喜,连忙备办酒席,款待客人。这些举人和随行人员觉得酒味甘美,放开酒量大杯大杯地喝起来。一会儿,便个个醉的烂泥一样,倒在床上不省人事。 只有杨廷和心有疑虑,假装肚疼,喝到中间就不再喝。悟石和尚一再劝他,说这是三年前的陈酒,连喝十大杯,肚疼自然会好。” 杨廷和见和尚劝酒,越发小心,说道:“实在喝不下了,多谢师父厚意!”一会儿,他就假装喝醉,和衣躺在床上,耳朵却细听着外面的动静。 悟石和尚看到来人都已睡熟,露出狰狞面目,忙吩咐手下各拿快刀,乘机下手。他们进屋先把随行人员杀死,然后就要杀死那些举人,霎时间,人头纷纷落地,血流成河。 杨廷和见事不好,慌忙蹦下床,去推同屋睡觉的人,可是他们都像木头一样,谁也推不醒,他只好一个纵身从后窗跳出,爬上一棵大树,再从树上跳出墙去。 墙外荆棘丛生,天黑地烂,杨廷和不顾一切地往前逃。大约跑出二三里路,看见前头有一户人家,门缝里透出灯光。他想:“我已经筋疲力尽,实在不能行动了,只得哀求借住一宿,明天再想办法。” 他轻轻敲敲门。门开了,走出来一位五十来岁的妇女。她看了杨廷和一眼,说道:“深更半夜,为什么敲我们家的门?” 杨廷和回答:“大妈在上,小生姓杨,扬州府人,赴京会试路过宝华寺,我几个同学都不幸被害了,只有我一个人逃出来。求大妈给个方便,叫学生借宿住半夜。” 妇人说:“哎呦,阿弥陀佛!我不信有这样的事。” 杨廷和说:“大妈不信,请看我脸上的血痕。” 妇人看了看杨廷和的脸,说道:“相公既然遭难,老身只得留住。不过相公会试考中了,不要忘了我。” 杨廷和说:“我不会忘记大妈的大恩大德。您去睡吧,我在桌子上打个盹儿,天一亮,就告辞。 妇人说:“难得相公来到我这里。我到前村打一壶酒,给相公压惊暖暖身子,省得你冷冰冰睡不着。” 杨廷和说:“那就太感谢大妈了!” 于是,那个老妇人让女儿陪着杨廷和,自己就走了。 老妇人的女儿有十三岁,她把杨廷和仔细端详了一番,叹了口气。 杨廷和问她:“姑娘为啥一直看着我?” 那女子说:“我看你堂堂容貌,一表人才,可惜你看不出人情世故。” 杨廷和感到吃惊,忙问,“你为什么说这话?” 女子说:“我家姓张。这房子是宝华寺盖的,我哥哥做买卖的本钱,也是宝华寺的。我母亲不是真的买酒,而是去给和尚报信儿了。他们一会儿就来杀你,我告诉你真情,是想让你逃脱这场灾难。” 杨廷和听了,吓得浑身冷汗,转身就要往外走。女子把他拉住,说道:“你走了不要紧,我可受不了妈妈的责罚。妈妈回来不见了你,一定说我泄露了机密,要重重的责罚我。我有一计;你快用绳子把我捆起来。” 接着,她又从箱子中取出一锭银子,交到杨廷和手里,解释说:“这是和尚借给我家的本钱,你拿去做盘缠吧!” 杨廷和接过银子,把女子捆绑好,充满感情地说:“我叫杨廷和,今年十九岁,还没有婚配。我感谢你的救命大恩,愿意结为夫妇,日后来娶你,决不食言。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 女子说:“我小名叫淑儿,如果相公不嫌弃,愿永结夫妻,白头偕老。只有一件事;我母亲给寺僧报信儿,是因为平日得到他们好处,为了报答他。请你以后不要记恨她。” 等女子说完,杨廷和急忙走出门去,他离开这里工夫不大,妇人领着二十多个和尚赶来。她见女儿被绑在那里,吓了一跳,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淑儿哭着说:“那人见母亲出去,就要强奸女儿,我不从,他就用绳子把我捆绑起来。我乱喊乱叫,他害了怕,就到箱子里拿了什么跑了。” 妇人连忙查看箱子,发现少了一锭银子,大叫道:“不好了!借师傅的本钱,叫他拿走了。” 那些和尚去追赶杨廷和,但不知道去向,乱追了一阵子,只好叹了口气,返回寺里,分赃去了。 杨廷和脱身之后,摸黑走到一个破庙里,等到天亮,继续往前走,一直走进荥县城内。 他正在进退两难,没有办法的时候,忽然一位商人打扮的老人叫他:“侄子,听说你中了举人,恭喜恭喜!今天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喊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叔父杨小峰,杨小峰一向在北京做买卖,现在去山东经商路过这里。 杨廷和在穷途末路遇到亲人,真是喜从天降,他就把在宝华寺的遭遇告诉了叔父。杨小峰听了,十分吃惊,便为杨廷和安排好随从、骡轿,又借给他一百多两银子,然后送他上路进京。 京城会试,杨廷和中了第二名;又经过殿试,入朝做了官,他将宝华寺和尚杀害同学的罪行,报告给地方官府。官府进行了调查,把那些杀人犯处以死刑,为同学们报了仇。 再说那老妇人听说官府在捉拿杀人罪犯,正想逃走,杨廷和的叔父杨小峰赶到,他问老妇人;“这里可是张妈妈家?” 妇人回答说:“正是。你怎么知道?” 杨小峰说:“我是扬州杨小峰。我侄杨廷和去京会试路经这里,是你女儿淑儿救了他的性命,并送给他盘缠。他如今做了官,托我来感谢你家姑娘的大恩大德,并为他说亲。” 老妇人听了,呆在一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淑儿见母亲惊慌失措,把她扯进屋里,解释说:“那一天我看杨廷和人才不凡,必有大富大贵之日,孩儿爱惜他一条性命,赠送盘缠,放他逃走。他感激孩儿,就和我订了终身之约。孩儿有言在先,叫他日后不要怀恨母亲,你今天不必害怕。” 于是,杨小峰就把淑儿母女接到了扬州,杨廷和与淑儿结婚后,生了个儿子,长大中了状元,一家人和美幸福,子孙繁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