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史大纲》:一本充满敬意的国史读物

 zxwxp 2019-03-20




听书笔记 



《国史大纲》底色:一个国民,必须充满敬意地去了解本国历史,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国民;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大量了解本国历史的国民,才能有向前发展的希望。

一、以史救国:


1930年代,中国正面临着两大危机:

1、民族生存危机:1937年,日军就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大片国土落如日军手中;

2、民族认同危机: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文化冲击下,陷入了盲目西化的误区,全盘否定中国的过去。

在这样危机重重的情况下,钱穆选择了用历史来救国。


历史两大作用:

1、了解中国的优势、劣势和独特之处,可以找到中国衰弱的深层原因,甚至可能找到历史上中国人克服类似生存危机的方法,从而为中国的自救自强提供借鉴。

2、能够帮助国人重塑民族认同感。想要国人认同自己的民族,首先要让国人了解自己的民族。而想要让国人了解自己的民族,就要让国人阅读本民族的历史。国人了解了中国的历史,知道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之处,和辉煌过去,才有可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信心,从而重拾对本民族的认同感。

二、中国历史大脉络:


钱穆认为,总体来说,中国历史是呈现进步趋势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政治上的三次飞跃:

1、从西周到秦代,中国由分封制国家发展为郡县制国家。

2、从西汉到东汉,中国初步建立了人才选拔制度。

3、中国政治的第三次飞跃,是从魏晋到隋唐,出现了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三次飞跃,中国从贵族制走向平民制。

学术思想呈现出独立、自由发展的趋势:

1、学术从宗教中独立出来,从先秦诸子开始人文发展不依托宗教。

2、从贵族走向平民,学术向一般人开放。

3、从依附政治走向指导政治。

中国历史存在着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个是相权不断衰落,一个是科举制度失效

1、相权萎缩直至消失。所谓相权,就是宰相的权力,和它相对应的是君权,也就是皇帝的权力。在历史发展中,宰相权力不断被挤压,最后在明代被取消。皇权膨胀,让政府更容易失控。

2、“科举”失效。科举考试内容,与具体行政脱节,唐代的诗歌和明清的八股,都存在这个问题。

三、中国社会的发展出路:


1、钱穆提出,要拯救当时的中国社会,就要让国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走出这个低谷期的方法,就是找到一直以来,驱动中国历史进步的那股动力,并且加以促进。

四、《国史大纲》叙述历史的独到之处:


1、本书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2、注重挖掘中国历史的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