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阴阳虚不能用寒凉温热药补之(问题已解决)

 这是九L图书馆 2019-03-20
这么给你解释可能好懂一点:阳盛则热属实热证 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阳胜则热是能量过剩,属于实热证,宜用寒凉药(清热药)去泻掉过多的热量。这里是因为编书者表达能力有问题,或者理解有问题,用制感觉像拉平衡,临床则不应该这么说,这里的制其阳应该说是泻其阳气(多余的热量——气有余便是火)。例如肺胃实热,可用石膏、知母去清热泻火。


阴盛则寒属寒实证 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阴邪或阴气盛则出现寒盛实证,宜用温热药以散其寒邪,制其阴这种说法不合适,应该说散其阴邪。例如风寒束表,可用麻黄、桂枝去发散表寒。寒邪直接犯胃,可以用干姜、高良姜、吴茱萸等温胃散寒药把胃里的寒气散掉。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 治当滋阴以抑阳 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脏腑经络之阴阳为正,阴虚则阳亢,如同水火平衡,水不够,或偏旺了,这时候应该补水,水足了就能达到水火平衡(阴阳平衡),一般不能用黄连、黄芩、黄柏这种苦寒泄火药去泄火,因为那样即使能达到不健康的平衡——就是水不足的情况没改善,只是把火给浇灭了一些,例如像朱丹溪用黄柏、知母去泻肾火,结果是水火皆不足,也就是阴阳具不足的虚弱的阴阳平衡状态,也就是现代常说的亚健康状态,说不上病,但是整体状态很差。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 一般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阳虚是真火不足,不能制阴(属于正的阴气、阴液),就是火不够了,水相对显得过多了,这时候应该补火(真火,正火),让水火达到平衡。常用鹿茸、巴戟天、肉苁蓉等等补阳药去补火,平衡阴过盛的情况,不应该一味用麻黄、桂枝、干姜等去散寒。实际临床可以补阳药与散寒药一起用,按虚实比例来制定用药。

其实就算是内热,处理方法也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泄热,把多余的热排出去。第二种是把热利用起来,比如通过一些药物引导,把多余的热引导到其他部位去,循环一下就被利用了。这就是清热泻火(或散火)和清热降火的不同。

这里的问题出在:写书者表达能力非常有限,不能用简单通俗的文字去描述,要搬弄古文但是水平又不够,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估计写这些话的人也不比你明白多少。你自己本身对于阴阳邪正还是没搞清楚,无法明了书里不同地方说的阴阳所指是正还是邪,要不然任他怎么绕都能明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知其要者,一言以终之。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你的问题在于不知其要,故流散无穷,以后问题会反复出现,因为你没搞明白这些基本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