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辩证体系是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六经论证,三焦理论综合,辨证施治,有的放矢,是经过详细分析,由外至里,由经络至脏腑,由卫分,营分,气分,血分,由表及里,一整套科学论证而完成。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意想猜测。实事求是,唯物辨证。 八纲辨证: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里的阴与阳应理解为,慢性与急性症状。在施治时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寒证施温药与热症施寒药。需综合分析。 脏腑与通经论证:心与小肠。肝与胆。肺与大肠。脾与胃。肾与膀胱。是各病症与脏腑之间之联串关系。 温热病辨证: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由表及里。是各病症初发期与恶化期之转变关系。 六经论证是借用十二经络学说,应用于伤寒证病症发展六个阶段之变化,病症论述。包括:太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是各病症之表现症状与深入恶化途径。 三焦辨证:是借三焦之名,上中下,概括温热病发展过程之中,三种症候论述。是各病症由上而下之病变规律。也可用于消渴症(糖尿病)之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之转化规律与症候。八纲,六经辨证应与三焦辨证相结合。有些较强至病因子,不会按部就班,它们会从卫分直进入营分或血分,这要引起注意。 以上谨作参考。学习中医诊断理论要灵活应用,不能靠背公式,要掌握其中含义。 究其实质与现解剖学组织结构学,病理学,是同一原理。有所区分之处是中医理论偏于人性化,生物科学理论,现代医学理论偏于生物解剖科学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