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部六病

 真诚快乐c9ehmt 2019-03-20
【《三部六病》学说的由来】

《三部六病》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枢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

【 “三部”的划分 】

《三部六病》学说把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或称三大系统,即表部、枢部(半表半里部)、里部。三部的划分来源于《伤寒论》,但较《伤寒论》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和范围。

表部:指机体与大气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体表与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司呼吸而进行气体交换,司汗腺开合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卫外而防止病邪侵害,传信息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

里部:指机体与饮食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摄入食物并进行消化、吸收、排泄 ,供给整个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具有防御病邪入侵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的作用。

枢部(半表半里部):指除表、里两部所指机体的剩余部分,以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机体从表、里两部所 摄取的养分,运送各组织的代谢产物,经特定的脏腑排出体外, 还防止表里两部外邪的入侵和消除已经进入血液的有害物质;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一切脏器的功能活动协调。中部以气血为中心,通过气血的循行,沟通表里,濡养内外,贯通上下,是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中介和纽带。

【 “六病”的确立 】

按三部划分的标准,在表、中、里三部中,每部所患疾病会出现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三部就会有六种不同性质的表现,称为“六病”。

疾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都不能超出阳性和阴性反应两类情况。寒、热、虚、实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四种现象,热、实属阳性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亢进等等;虚、寒属阴性反应,表现为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心跳减慢、代谢减退等等。

【 六病的“证” 】

“证”是中医论治的依据,是疾病存在的方式和运动发展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是机体具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改变的表现形式。    

“证”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六病的“证”包括纲领证、核心证、单证、类证。

纲领证是六病的主证,是划分疾病属性的主要标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

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核心证是纲领证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或体征,是决定六病病位的主

要依据,据此可以对疾病做出定位和定性的辨证结果,其内容如下:

单证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的热证、实证和厥阴病、少阴病、太阴

病的虚症、寒证,它们是一切疾病的基础证。

类证是指除纲领证外,六病的其他证。

【 六病的交渗与复合 】

在临床中,单一性的病证是少见的,而更多的是复合性病证,它们由单证的交渗与复合形成。《三部六病》学说将其分为并病、合病、合证、兼证 、整体病、局部病。   

一、并病:指某一部得病后,表现寒、热、虚、实均有的错综复杂的证

侯反应。这种情况下,寒热共存,虚实共见,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包括表

部并病、中部并病、里部并病三种。    

二、合病:指六病中,不同部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同时出现。

三、合证:指同一部位阴阳属性不同的单证或不同部位两个以上单证同时出现。   

四、兼证:指六病中的某个病与同部上的不同属性的单证同时出现或与不同部位上的单证同时出现。

五、整体病:病证不能在某一部位定位,而成为三部皆病的病证。包括整体阳证、整体阴证、整体体证。 

六、局部病:在整体的三部中,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部分称为局部。局部病同样具有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但在临床中有时不能在整体上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的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

【 六病的转化 】

六病的转化,又称六病的传变,是机体与病邪相斗争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反应。有由阳向阴的转化、由阴向阳的转化、由某阳转主它阳、由某阴转它阴,有单纯性转化,也有复合性转化。

【 六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

对于临床辨证,反应在三部上的六病,有其重点的部位,每病核心证的部位,就是该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一、表部

1 .太阳病重点辨证部位:

    “头项强痛”为太阳病的核心证,头部是太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 .厥阴病重点辨证部位:

    “手足逆冷”是厥阴病的核心证,手足是厥阴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二、枢部(半表半里)

1. 少阳病重点辨证部位:

    “胸中热烦”为少阳病的核心证,胸中为少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 .少阴病重点辨证部位:

    “心动悸”为少阴病的核心证,心脏为少阴病和重点辨证部位。

三、里部

1. “胃家实”为阳明病的核心证,下腹为阳明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2 .“腹满”为太阴病的核心证,上腹为太阴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 六病的治疗原则 】

六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阴制阳,以阳制阴,即热病寒之,寒病热之、虚病补之,实病泻之的中医传统治疗原则。但具体到每一病,具体的原则又不相同。 

一、太阳病的治疗原则:

太阳病为表部的阳性病,“汗”法是其通用的治疗原则,辛凉解表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二、少阳病的治疗原则:

少阳病是中部的阳性病,“清”法是其治疗原则,它包括清热、解毒、滋阴、利尿等方面。

三、阳明病的治疗原则:

阳明病为里部热、实性疾病,“下”法和“吐”法是其治疗原则。利用泻下药或催吐药,攻逐体内积滞物,从而恢复里部的正常功能。

四、太阴病的治疗原则:

太阴病为里部阴性病,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为其主要表现,“补”和“温”是其治疗原则。太阴之补是提高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阴之温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状态,使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少阴病为中部阴性病,心功能不足是其主要表现,“补”和“温”也是其治疗原则,与太阴病的“温”“补”不同,提高心脏功能是其主要方面。

六、厥阴病的治疗原则:

厥阴病为表部阴性病,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表现,“温”“补”是其治疗原则。以温通血脉、回阳救逆、消除微循环障碍为主。

七、合病、合证、兼证的治疗原则:

合病的治疗原则是各病治疗原则相合。

合证的治疗原则是合药。

兼证的治疗原则是治主要病的同时,用兼证之药。

八、整体病与局部病的治疗原则:

整体病阳证用清热饮,整体阴证用急救汤,整体并病用四脉汤。

局部病以“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为治疗原则。

【 六病的主方 】

六病的主方以解决其主要矛盾的药物名称作为方剂名称,如下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