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心理学电影《直觉》影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主观建构的内心世界中

 度麦心理 2019-03-21

本文参加了【影视情缘】有奖征文活动

电影《直觉》讲述了一个看似灵异、实则真实的心理故事。影片跟随女主角凯特琳的心路历程,在情节的发展中呈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下“真实的虚幻”。

影片中“TA是爱我的”这句话反复出现,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凯特琳是急诊室的护士,在挽救身中数刀的女人生命时,她看到受害人睁开眼睛,对她说了一句话:“他是爱我的!”接下来,她因帮助伤者使用电击而意外触电晕倒。醒来后,同事却告诉她,这个女人在送医途中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接下来的故事中,她发现自己拥有了这个女人的记忆片断。为了追寻被害人死亡的真相,她深入凶杀现场,发生了一系列奇遇,并在被害者的记忆里越陷越深,甚至经常感受到自己就是被害人。

后来,这句话在凯特琳追查案情的过程中反复出现,但是,事实证明: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受害人所说,而是母亲去世时,她内心的呐喊。

凯特琳一直非常照顾母亲,她因追查案情与警官彼得相爱后,两个人回到她家里。凯特琳告诉彼得,自己的妈妈就在隔壁房间。但是,当彼得早上起床后,却发现隔壁房间根本没有人,而且已经好久没人居住了。经过调查,彼得发现凯特琳的母亲早已经患癌症去世,而她却因无法接受现实而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了幻觉,一直认为妈妈还活着。

这句“她是爱我的”是母亲去世时凯特琳痛不欲生的呐喊。挽救身中数刀的被害人时,面对死亡的她再一次感受到了母亲去世时的痛苦,于是看到已经死去的受害人向她说出了:“他是爱我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死亡所导致的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凯特琳因来不及急救而导致母亲死在面前,当受害人也因来不及急救而死亡时,类似的场景触发了凯特琳内心的伤痛,让她再次陷入心理崩塌。事后,她的精神科医师也证实了这一点:她曾因母亲去世出现精神障碍而住院治疗。

而凯特琳拥有受害人记忆、帮助受害人追查真相以及其他与受害人不断链接的心理过程,都与她持续出现的精神障碍有着直接的联系。最后,当她在与受害人有婚外情的心理咨询师对峙时,彼得及时赶到并说出了自己调查的真相。凯特琳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却因痛苦而拒绝承认,并最终开枪打死了心理咨询师。

至此,这个看似灵异、实则真实的故事落下了帷幕。而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在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也只能看到自己的主观世界。

而要从自我建构的主观世界中走出来,看到更为客观的世界,就需要我们不只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更要用客观事实去印证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感受完整的世界。

影片中的警官彼得的心路历程就是从主观到客观的完整呈现。

开始的时候,他选择相信凯特琳的直觉,跟随她的直觉不断调查并陷入其中,甚至爱上了她。但是,当他发现凯特琳的母亲并非如她所说住在隔壁时,他相信客观事实的存在而展开调查,并最终查清了真相,也帮助凯特琳从梦境中醒来。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帮助来访者处理情绪情感障碍时,经常会听他们讲述他们的经历。这些看似荒诞却真实存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经历,就来自于创伤后延迟出现或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咨询过程中,当他们带着期待而担心的表情问我:“老师,我说的话都是真的,你相信我吗?”

我会真诚地回答:“是的,我相信。我相信在你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效果,也就是如何帮助来访者重新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彼此信任的咨访关系,则是让来访者从虚幻走向真实的钥匙。

影片中,彼得的信任取得了凯特琳的信任,并让她敞开了心扉。因此,在她持枪与心理咨询师对峙时,她才会选择相信彼得的话而回到现实。

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咨询,其实都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感受对方内心的真实状态,并赋予信任,然后再帮助他走出主观的“真实”世界,建构客观的真实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