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草扫“愁眠”(散文)

 苏粉红痴 2019-03-21

文章来源:梁少金艺术网   【大 中 小】   时间:2011-10-24

姑苏城、寒山寺   游过

   《涛声依旧》  唱过

   《枫桥夜泊》 反复品尝,吟诵过

 诗人张继与寒山寺一起不朽 。而我这俗人又该拿什么凭吊张继呢?

 手捏着一张旧船票是难以登上新客船的。千万次,我扼腕自问:我懂千年不眠的张继吗?找不着理由。于是,我选择书法,研习狂草,发挥恣纵率真的天性,写他的诗,以《枫桥夜泊》为载体,直击诗人的“愁眠”苦楚。的确,艺术的通感本来共着一个灵魂。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意境密集:落月  啼乌  满天霜   江枫   渔火 不眠人

   后两句意向疏宕:城       钟声

   全诗浓郁意韵的情景与空灵幽远的意境水乳交融,寂静的夜半悠闻乌啼、钟声,使无声与有声相互映衬 相得益彰,月落与渔火明灭对,照摇曳飘忽,朦胧隽永。这些客观存在的景物成为诗人“愁眠”的幕景,浑然一体 ,也铸就了历代书家久书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努力把江心“渔火” “乌”作为草书的“点”画,把客船漾起的浪花作为“波折”,浆橹为“撇捺”的使然,桅杆为“椐槁之形”。布局谋篇讲究天上的落月、江枫渔火上下呼应,实虚掩应 。“满天霜”是全诗书法的整体面,月    渔火    就是局部的汉字点,局部适应整体,整体中局部又各具特色。中锋用笔,侧锋取研,“执 使  用”无不萦绕着诗人的“愁眠”,动情之处泼墨如云,惆怅之时惜墨如金。

张继的诗为姑苏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寻梦者匆匆的脚步,渴望一种高度又反复在梦里行走。而我书的《枫桥夜泊》真能狂扫自己的“愁眠”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