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现之间 | 马来西亚画家杨觉昇水彩作品展

 知心516 2019-03-21

画家感言

我没受过任何艺术学院的专业训练,从年幼开始直至今天,就凭着一股热情与兴趣,我让自己的人生参与了艺术。

总是觉得自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创作更是一件苦差事’!然而,热爱就是鼓励我前进的动力。 

艺途中,苦乐参半,跌跌撞撞中体悟出,原来艺术生涯生中的起起落落,是我创作中的营养;也是生命中的养分,这些经历助我成长,也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这一路走来,不论是初期的写实表现风格,还是现阶段的半抽象手法,我始终秉持着‘忠于自我’的态度。我喜欢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不让自己的创作陷入某个固定形式的框框,从媒介上,我选择了水性媒介的透明水彩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然而丙烯与油画也是我所喜欢的媒介之一。

至于创作题材,也开始由初期的渔村或渔船的描绘,进入到一些风景、街景和建筑物等。也许,将来有一天当我的人生阅历逐渐增加,知识增广以及技能的掌握能力提升时,一些我还没涉及的题材,会成为我下一个系列的开始。

我的愿景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唤起观众强烈的感情,并达致共鸣。对我而言,创作,不单纯是画者在描绘一幅作品而已,而是画者和画作之间的对话、画者和自己的对话,更是画者和观者的对话。艺术是需要具备沟通的功能,但愿我的作品能打开并这个对话框,让观众随着参与其中,得以了解故事。

2018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我终于兑现了自己许下的承若,获得了美国水彩画会正式颁发‘署名会员’资格。

杨觉昇系列水彩作品《隐现之间》有感

文: 张钺 / 水彩艺术评论家


作为马来西亚著名的水彩画家,杨觉昇先生创作了很多类型的水彩作品,其中有大尺寸的恢弘巨制,也有中等画幅的精美制作,还坚持阶段性的进行系列作品的创作,面貌丰富,数量众多。在中国国内各大水彩艺术平台都有展示和介绍,其作品展现出超越物象的主观处理和意象精神。

一、“推拉”的艺术

有的作品精于经营,画面无懈可击,但缺少引人入胜的可读性,无形中似有隔墙,将观众不断推离,除了赞叹之外,观者难以产生自发性的回顾欲望。高明的人,对人对事,最讲推拉,无论多么伟大强悍、多么静如止水,只要推拉得当,都可引得关注或留有理想的印象。

杨先生是这样一位任性而聪明的画家,他总有办法,用画面折腾面对其作品的观众。时而像演说家般充满睿智,激情万丈无人可挡,时而像深闺美人从门内闪现,逗引路人遐想连篇。时而板起面孔莫名其妙,时而轻声细语柔情无限。

隐现之间的情趣,“隐”为拉,“现”为推,主动而智慧,以“推拉”做形容非常合适。他的作品就是这样:第一眼便是可以看上一阵的,但吸引了你离近看看,充满写意性的笔法和似乎没那么逼真的细节并不见什么令人惊讶,无形中迅速的远离了几尺,打算转身离开,隐约却有不过瘾的模糊记忆,忍不住回去再看,离近了又被推开,反复几次,观众和作品之间存在一种非静止的互动效应。观众在被“推拉”的过程中,看得真真切切,转身又似乎记不得什么,忍不住流连忘返,离开了又觉唇齿留香。即有呼朋唤友的豁达,但又礼让勿近,看起来推拉有度,不卑不亢。似乎总是看不够、看不完,着实可气,但又真心佩服,也许这就叫修为吧。

二、留白和脑补

系列水彩作品《隐现之间》中,画面拥有清晰的骨架感和足够的留白,这也构成了杨先生的艺术特色之一。这作品拥有明确的素描关系和有力的反差效果,部分作品中线条的使用为作品增色不少。为了避免情绪误解并增强格调的严肃性,作品在色彩上进行了有意的削减,细节刻画的主动控制和写意概括的处理。作品在视觉上采用了明确的的引导手法,使观众的视线局限在“繁”的区域。整体形式对主题起到了承接和呼应,并给写意性表达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画家可以更自由的发挥技术技巧。

就个人多年的专业角度和教学经验来看,并非华人画出的画,其形式就一定必须来自于国画,即使画家所受中国艺术传统影响很大,其作品的构图形式和表现方式也很可能更多来自西方观念。在我看来,杨先生作品中的繁简面积样式,更符合西方的构成理论。其表现出的画面处理更多指向“整体性”的主观选择和处理。

杨觉昇先生作品中的构成因素占据主导,写生性和主观创作性相结合,作品的形式外观对于熟悉七、八十年代欧美水彩艺术的观众或专业画家来说并不陌生。中西艺术的共同之处显而易见,但有很大区别。

不过,经营完善的艺术家除了阶段式的实验性系列创作,也非常需要相对更具规模的作品,在尺寸、布局丰满度、制作工程的深入性以及刻画精度上需要更具说服力,这是当代信息化社会对艺术家的要求,的确也是难以回避的。

三、关于留白

在水彩作品中留白一直是水彩艺术中独特的地方,当下有相当多的水彩画家喜欢大面积的留白,意在使作品有一种未完成感,增强作品的意犹未尽的意味。水彩作品中“简”的留白,形式上和中国画的“空”类似,但本质上非常不同。一般来说,中国画的留白更具象征意义,其留白区域在处理上更主观,但内含的内容却更客观、更宏大,并存在于画面内部。在画面上的惜字如金,即使没有可识别的具体内容,甚至缺乏参考物,但观众对空白的认知却达到了极大丰富。这样其实是利用了原本就存在于观众脑海的中的视觉和客观经验,通过观众的自行脑补,达到自发性联想联觉,可以达到内容表达和逻辑阐述的主动明确。

这样,自然而然的使观众和画面产生了最为密切的参与性共鸣,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心理学手段,达到的效果也非常理想并相当多元化。极大的别于西方图像习惯的、摄影式的空间裁剪和内容的主观抑扬。

而西方传统绘画中,主观抑扬为目的视觉引导所采取的画面空白的留取,更多是以配合整体性的、有方向性的、画面内容的递减。被削弱或被空白的画面中,为了进一步增加主体的主题性,留白面积中所含内容也是被主观削减和忽略的。所引发的观众的联想,更多在画面以外,这种留白的作用,甚者很大程度上是压制联想的存在。

四、留白不是空白

目前,对许多当代水彩作品中的国画风格的面貌的定义,是比较表面而泛化的,并不能作为中华元素的广义内容。

可以看到,国内有些作品为了追求所谓国画意境、或在视觉上突出主题,有的甚至在画面上为了减少工程量而采取留白,但构图不够精炼考究,刻画深度单薄、手法比较浮夸而刻意,选择的主题份量或内涵不足。对此造成画面贫弱、视觉的孤立和内容的单薄,使观者感到十分遗憾,也对学习者造成一定的误解。

如果牵强的模拟中国画的留白手法、机械的引用国画形象或语言,或对西方构成理论理解不足,很多人会将快餐式、漫画式、图解式的作品理解为中国风格或具备传统元素,认为只要拥有平面化风格、画面存在明显的留白面积、主体形象有中国传统画风或中国元素,其作品就是具备国画味道的高雅之作。这种误解比较广泛,也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完整的作品,全部的画面空间都需要有起码的形式意义,每一寸面积在实质上都不应该是毫无内容感或内涵的。无论留白面积大小,画家的主观意识都要在画面中存在连续的节奏,这样,画面才拥有基本的艺术空间意识,否则,并不能使内容、意境或内涵上得到提升。就变成了为留白而空白、为意境而模糊的牵强之举。同理,包括内容较为繁杂、画面比较拥挤的作品,为丰富而挤满也不是高明的艺术手法。

过多或无意义的留白会造成画面内容和构图的缺失,不利于作品的完整性。不同于画面的完整度和作品的完成度,作品的完整性是画面宏观意义上感觉,不是基于具体技术操作或画面精度上的评断。可以说,对完整性的理解和探索是贯穿艺术家一生的课题,非常抽象也非常有个性,但历史上有很多案例可以类比,需要较广泛的涉猎和专题研讨。

西方水彩的留白,在画面中的作用和中国画有很大的不同。在作为纸本作品和速写式习作的早期水彩作品中,留白是比较简单的、大多没有内容的空白。如古典水彩的透那和当代的怀斯等水彩大师,他们的留白也主要是空白,作用是内容的减退和虚化,或对湿润空气如雾气等客观现象的自然主义模拟。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水彩中,留白更多等同于白色或设计式的空白面积,设计上富于数学秩序,更具有构成意义。

当留白以单纯的空白为形式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很可能使画面陷入单薄空洞,甚至造成画面的形式的缺失和主体的孤立。这种留白与主体之间缺少形式、内容的对比,与主体没有任何呼应,对作品来说是无效的剪裁,甚至不具备审美意义。

对中西传统作品的观察和分析需要细致而冷静,即使艺术被认为是感性的。作为艺术家来说,作品的实现终归是构建在技术和理论上的具体操作,因此我们会谈到修养和经验。

审美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技术上的修养也不是孤立的,形式的嫁接需要过程。此中味道,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须得慢慢体会才能有台阶式的增进。

因篇幅有限,就留白的阐述无法在本期系统展开,但有关留白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