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中国画(九)

 夕妙斋 2021-05-25

图片

很多国画收藏爱好者在欣赏一幅国作时,往往只注重笔墨实处,而忽略留白。甚至认为,留白过多是画家“偷工减料”,不负责任。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中国画中的留白。

图片

八大山人·鱼

画面无水,又处处是水。

计白当黑妙境生

留白,是中国画重要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画家通过对画面置黑布白的处理,使得黑与白虚实相生,互为依从,黑白相互赋予了对方无限的外延和内涵,拓展了画面无限的绘画意境和审美空间,也由此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欣赏中国画的时候,不仅要看实处的笔墨技法,更要懂得欣赏留白之处的意境。

图片

娄师白·柳牛图

画面仅有柳枝和耕牛,却于留白处,体现出盎然的春意气象。

墨中生意,无中生有

中国画注重意境创设,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白”对西画来说叫高光,是画出来的,而对于国画来说,大多”白”是空出来的,素描和水彩画也如此。国画重视墨彩的韵味,在形式美上更有悠久的传统。人们把留白这种能产生意境和想象的空间,自然作为国画的一个重要元素。“白”即无,这种绘画语言就是遐想的意境。“无有”无为之意,在画面中起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国画水墨渗韵与妙造的留白,在视觉上阐述着老子文化的精神境界,让“无中生有”达到了一个智性的高度。没有留白的画是不完整的,没有意境的画是没有生命力的。

图片

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一扁舟、一渔翁,四周皆为空。然而,就是这片留白,却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

白是黑的延续,黑以白为依托

在古人的绘画作品中,特别是文人画,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简”,文人画重简,无干的都可以简略,寥寥几笔,甚至可以简化到“零”,“零”就是空。文人画家追求空灵、虚静,深刻体悟到大自然的无言之美。在一幅中国画作品中,除了笔墨所表现的形,空白也是画面重要的一部分,没有空白在画面中作依托,笔墨的具体造型也就没有了对比。中国画中的空白,并不是无所表示,更多的是作为绘画中的一股气贯穿于整个画面之中,中国画的留白如果没有“留”好,整个画面也很难谈得上“气韵生动”。我们不能把中国画的“空白”简单地理解为“虚无”,它其实是一种意象的空间,也是一种“藏境”的手法。白是黑的延续,黑以白为依托,所以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中要做到知白守黑,只有将“白”留好了,整个画面才会达到“藏境”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片

南宋 夏圭·松溪泛月图

远处空无一物,又有群山环绕之势。

神无可绘,无画处皆为意境

从宋代开始,文人思想的发展打破了汉唐以来繁琐的法度,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也促使了文人们归隐山林,从而与大自然有了很深入的接触。文人画家开始将绘画作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他们内心的烦闷苦恼,彷徨不安,渴望身处“桃花源”的理想被付诸画面之上。因而中国画所表现的精神都是深沉静默的,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从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到司空图追求“味外之旨”,可见中国画要追求的是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无我之境”,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最高境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谋而合,可见在中国画最独特的意境便是使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达到天人合一。白居易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便是如此,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里说道:“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图片

齐白石·草虫

白氏老人的工笔草虫,于实处见笔墨,于虚处见意境。

画之空处,全局所关

清代恽南田说道:“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已。”恽南田强调中国画的“空白”的重要性,主张要善于经营画面中“空白”的位置。“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画面空白部分是整幅画面的活眼,空灵之处,是画面空间上的延展,是作品“意境”塑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画面中的白与黑同样重要。没有黑,画面没有重点;没有白,画面也不会生动。

图片

清 恽南田·花草

一花独秀,满纸皆是春意。





留白,是中国画的“神来之笔”。能使整个画面更有诗情画意,给予赏析者无限大的想象空间。正符合了中国诗句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露。学会欣赏中国画中的留白,是成为一名合格国画藏家的必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