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知讲伤寒论54(第133-134条)——结胸证是水热互结

 厚德载物乾 2019-03-21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太阳病脉浮是典型的脉象,动脉是滑而短数、大如豆、决然动摇,可以理解成脉大,像豆子一样大,而且跳的快还不稳定,一会有一会无的,这种脉主有实邪,正邪相争形成疼痛。“数为热,动为痛,数为虚”,是对前面脉象的解释,后世认为是王叔和的解释,不是仲景的原文,因为仲景在原文中一般不解释脉相。“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这几句是典型的太阳病的症状。医生误用了下法,下法导致里虚,里虚脉会变迟。正邪交争,就会疼痛,下之后胃气虚。“短气躁烦,心中懊憹”是里有热的典型症状,并不是结胸的症状。“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是造成结胸的原因,仲景的书,不同的上下文中阳气指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里的阳气,是指水类的提供生命能量的物质,即津液。我们说,太阳病是体表感受外邪,水液充斥体表,通过出汗把病邪排出体外,下之后,邪气入里,水液不得汗出也会入里,在心胸部位和热互结,形成结胸。单纯的里有热,病人的症状是烦躁,单纯的里有水,症状一般是有痰饮。水热互结的典型症状是胸部硬痛,不按也痛。“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是指颈部以上出汗,这种症状是胃有热导致的,如果再有小便不利,水热熏蒸,就会有黄疸病——即“身必发黄”。这里结胸和黄疸要加以对照和鉴别,结胸是结聚在胸部,导致心下硬痛。而黄疸也是有湿热,但没有形成结聚不散,而是水热熏蒸导致身体发黄。

大陷胸汤: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从方剂组成来看,大陷胸汤是峻药,说明大陷胸汤是急症。

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着,大陷胸汤主之。

这一条是没有用下法,也会出现结胸的症状。伤寒六七日,按太阳病的传变关系,热邪入里,脉沉是病在里,紧一般会疼痛。是身体里本来有水饮,导致的水热互结,也会出现大陷胸汤的主要症状,即“心下痛,按之石硬”,这里的石硬不是指有实质的物质,比如结石、肿块之类的。是拘急的感觉,就像肌肉绷紧之后,按上去是硬的,道理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