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诺亚第运动康复学院导师张曜程,这是蛋白质系列的第三、第四章。 第一章 健身必看 | 彻底了解蛋白质!(一) “蛋白大帝”介绍了蛋白质与氨基酸究竟是什么,在体内是如何吸收与合成的,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翻看公众号历史文章进行查看, 读完第一章您对蛋白质相关营养学词汇将不再陌生。 第二章 健身必看 | 彻底了解蛋白质!(二) “目光所及,皆为吾土”主要介绍了蛋白质作为营养素之王,在体内多种多样的作用,读了这一章可能会让您大开眼界,对蛋白质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三章 “帝国粮仓”开始就都是蛋白质系列的重点了,本章我们会详细说明从哪里获取蛋白质。 第四章 “大帝之怒”主要介绍了过量摄入蛋白质的各种潜在风险。 一.蛋白大帝 二.目光所及,皆为吾土 (King of the Nutrients) 三.帝国粮仓——蛋白质来源
四.大帝之怒——过量摄入
五.综合健康与运动,不同人群(普通人、新手、健身老炮、运动员、力量与健美运动员)蛋白质摄入推荐 三、帝国粮仓——蛋白质来源
长期以来经常有健身的朋友问我:到底是从食物获取蛋白质好,还是从补剂获取蛋白质好? 不少健身者对蛋白质的了解来自于补剂品牌的“运动营养”广告宣传,吸收快、高质量、高纯度、组合矩阵等等眼花缭乱的词汇几乎让不少人确信,补剂就是增肌最重要的东西!以至于花了大量心思研究补剂(什么配方好?哪个牌子纯度高?吃完到底什么感受?等等),却忽视了日常饮食。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想: 如果只吃食物,能不能很好的增肌? 如果只吃补剂,能不能很好的增肌? 我想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能”(有非常多只靠日常饮食,肌肉也能很强壮的运动员)。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能”,甚至应该把问题改为“只吃补剂,能不能很好的活下去...” 要知道人能好好活着可不仅仅依靠碳水、蛋白质等营养素,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纤维、各类植物性成分等(目前发现的就多达7000多种)都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很难从补剂中获取如此多种类的营养素。 问完上面两个问题,估计心中就有点明白了,其实补剂全称叫“营养补充剂”,已充分说明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完全不能代替食物,所以大家不要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 在蛋白质方面,我看过的所有科学体系下的营养书籍都给出了统一的结论:氨基酸与蛋白质补充剂比不上食物!而且氨基酸补充剂更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后面再来详细探讨),如果您想使肌肉更强壮,更健康,除了严格的训练,一定要重视均衡、适时的日常饮食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这才是关键。 那如何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呢? 在第一章中,我们提到营养学上评价一个食物是否为优质蛋白质来源,主要看这项食物是否含有正确种类与数量的氨基酸,来制造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氨基酸是制造蛋白质的原材料),如果日常饮食中缺少8种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xie氨酸)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到相应蛋白质的合成,长期下去会危害人体器官。所以优良的蛋白质来源应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 我们日常的饮食中牛肉(20.1%)、鸡肉(16-20%)、鱼肉(15-22%)、猪肉(13.2%)、偏瘦羊肉(20%)、鸡蛋(13%)、大豆(31.5%)、豆制品(6-10%)、牛奶(3%)等都是主要的高蛋白优质食物,并且大部分都富含所有必需的氨基酸,括号内为该食物中含蛋白质比例。 普通人可能只从氨基酸种类来选择蛋白质就可以,对于运动者还应考虑另一种评价蛋白质质量的数值,它叫做生物价(生物学价值,简称 BV)。 生物价可以评价食物在进入人体后被转化为自体蛋白(例如肌肉中的蛋白)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说明转化的程度越好,吃进去的蛋白质更容易转化为自体蛋白,越低则越差,证明即使吃的再多也只有少部分转化为自身的蛋白。 健身者经常吃的鸡蛋(蛋清+蛋黄)的生物价为100,它被作为基准值,高于100的食物就拥有更高的蛋白质生物价。 高生物价的食物不用吃太多就能够维持体内的蛋白质平衡,这点在减脂上意义重大(有研究显示减脂期间选择高生物价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可以有效维持肌肉量,并更多降低脂肪量,同时由于不需要吃太多,热量摄入也会降低)。 对于增肌者而言,训练后的三个小时内肌肉合成效率会大幅提高,所以这时摄入高蛋白质生物价食物也意义重大。 通常动物性食物生物价高一些,但研究显示不少动物性食物搭配植物性食物的组合会高于单一动物性食物的生物价。 目前已知最高的生物价组合为(136),全鸡蛋36%+土豆64%,百分数为两种食物中分别提供的蛋白质的比率(可不是食物重量呦,如想提供100g鸡蛋土豆组合蛋白质,其中64%就是需要64g土豆蛋白质,36%就是需要36g鸡蛋蛋白质。 每100g鸡蛋中有12.1g蛋白质,而每100g土豆中只有2.6g蛋白质,那么换算成要吃的食物重量就是鸡蛋: 36÷12 .1x 100≈297克鸡蛋,土豆:64÷2.6 x 100≈2462克土豆)。 乳清蛋白70%+土豆30%的组合为(134); 小麦面食25%+牛奶75%的组合为(125); 全鸡蛋68%+小麦面食32%的组合为(118); 土豆22%+牛肉78%组合为(114), 比我们健身者常吃的牛肉(80)、猪肉(85)、牛奶(91)、金枪鱼(92)高得多,另外明胶(胶原蛋白煮后的产物)只有25的生物价,是不是有点惊讶? 哈哈。 所以在减脂与训练后3小时的蛋白质选择上,您不妨试试生物价更高的食物(训练后我个人较喜欢乳清蛋白+土豆的组合,很方便! )。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 对于增肌者总的饮食而言,还是要均衡的从多种高蛋白食物中获取蛋白质,生物价高不代表蛋白含量高, 例如想要从土豆+全鸡蛋组合获得40g蛋白质,需要吃2.4斤土豆(土豆蛋白质含量低)+2个全蛋,土豆吃的有点累啊… 据我了解,健身圈对植物性蛋白质是有偏见的,甚至有不少人相信素食者无法增肌… 看了前面的描述您还这样想吗? 其实目前很多研究指出植物性蛋白质虽然合成新蛋白速度慢,却是更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并且就整体植物性食物而言,依然具备人体需要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所以素食者也是可以获得足够营养的(豆科植物与谷物可以互补获取所有必需氨基酸),素食者健美运动员在国外也屡见不鲜。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应该荤素蛋白质来源都摄入,这样饮食才更均衡,更健康。
在蛋白粉补充剂中最常见的就是乳清蛋白(生物价104)、酪蛋白(生物价77)这两种,他们都是通过提纯技术从食物中提取的,人们对乳清蛋白的合成和安全性研究最为彻底,它可溶于水,在消化系统中能保持溶解状态,所以可以很容易的被消化吸收,因此与固体蛋白质相比在血液中能够更快速的运输必需氨基酸。另外因为蛋白粉摄入的便利性,非常多的健身者都会选择摄入蛋白粉。 如果您没时间准备训练餐,经常出差或者您是每天需要多次摄入蛋白质的高水平运动员,蛋白质补剂会提供很多便利,或者您的日常饮食中无法含有充足的高蛋白食物,也可以训练后选择补充一些乳清蛋白,但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重要性远大于补剂。 如果您资金不太充裕,只需在运动之后补充些牛奶、鸡蛋和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土豆、小麦面食等)就行,会拥有几乎相同的效果,这样就不会出现“花光所有的积蓄都用来买蛋白粉”这事儿了。 酪蛋白粉是从牛奶中分离出的另一种常见蛋白粉,它的特点是消化比较缓慢,在牛奶中含量能占到80%,经常被推荐睡前补充,但是我不推荐单独补充酪蛋白粉(牛奶可以喝),因为有研究指出它可能与癌症有着一定的相关性,酪蛋白可促进任何阶段的癌细胞的生长!在 第四章“大帝之怒”中会详细说明。
在运动领域,氨基酸补品常常被卖给运动员,如亮氨酸被承诺会增加肌肉的血流量或肌肉蛋白的合成,它确实是正常蛋白合成所必需的。 但一杯牛奶、一块鸡胸肉就能提供所有完整的氨基酸来源,科学实验已经证明的单吃亮氨酸补充剂对肌肉组织没有明确益处,而且它的安全性还在进一步审查中。 除了运动领域,大量单品氨基酸补充剂还在保健品领域销售。例如赖氨酸被吹捧能防止或减轻生殖器疱疹溃疡性感染,经验证无效,并且是否安全还不清楚; 色氨酸被销售用于缓解疼痛和抑郁,以及治疗睡眠,高剂量的色氨酸是会让人嗜睡,但同时会带来副作用如恶心和皮肤病。 这些氨基酸补充剂的一大卖点是,和食物相比,他们更利于身体吸收,但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体最适宜处理整个蛋白质,将其拆分成二肽、三肽片段,之后再逐次分解进入血液循环。 逐步缓慢分解吸收,这才是我们百万年来形成的理想方式,因为身体这样做可以减少化学结构类似的氨基酸进入血液时的竞争(氨基酸进入血液时需要载体来运输)。 当通过补充剂摄入大量某单一氨基酸时,它就独占了转运载体,从而扰乱了整体氨基酸的吸收,导致失衡,所以看似吸收快,却有可能造成整体吸收的缓慢。 另外氨基酸在细胞核的基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失衡对这些过程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想想第一章中的畸形红细胞)。 许多氨基酸补品服用者都经历过消化紊乱(高浓度氨基酸会导致过量水分流入消化道,造成腹泻与脱水),有些人甚至因心跳过快或其他严重症状去医院急诊。 所以健康人(有些老年人或病人因无法获得足够营养可能需要补充氨基酸)长期摄入单一氨基酸补剂是危险的。 补剂这个话题有很多东西可谈,以后可以专门写篇文章探讨一下,在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 四、大帝之怒——过量摄入 中医常说“药食同源”,意思是中药与食材本无根本区别,食材也可当做药物用于治疗疾病,可是中医还有句名言叫“是药三分毒”相信大家都听过吧。 西医营养学上会对一种食物规定“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同时说明再好的东西过量了就会有危险。 比如维生素C补充多了会造成维C中毒,引起腹胀、皮疹、尿路结石,再比如“生命之泉”水喝多了会造成水中毒,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 同样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经常见到把蛋白粉冲剂当水喝的朋友,不只是爱好者,就连很多运动员也经常摄入过量的蛋白质。 不少人会认为摄入蛋白质越多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就越多(“吃啥补啥、吃得多补得多原则”,如果这是事实,那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级健美运动员了)。 科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刚好相反,权威研究发现当蛋白质摄入量提高到1.8-2.8g每公斤体重每天时,蛋白质合成非但没有提升,氨基酸的氧化(燃烧供能)反而成指数级增长。 同时还有研究发现与每天摄入每公斤体重1.35g蛋白质相比,将摄入量提高到2.6g并没有带来任何质量上的好处,并且在抗阻训练期间与之后,过多的蛋白质供应可导致亮氨酸氧化增加,充分说明了超过需求量的蛋白质会被身体智能的当做燃料燃烧或转化成脂肪,不会无止境的合成蛋白质。 (我觉得这点也很好理解,我们的身体是百万年的“优胜略汰”进化来的,在过去过多肌肉带来的可能不是健美,而是死亡,所以进化让我们很难合成太多肌肉,因为肌肉对热量的需求比脂肪大得多, 过多的肌肉就代表更高的能量消耗,在过去环境那么恶劣,一旦食物不充足,拥有过多肌肉的人反而很难活下去。 而且很难想象以前会有人专门练肌肥大训练,大部分的肌肉是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例如原始人经常要搬运重物、搏斗厮杀、对抗猛兽等,相应身体就匹配了适合的肌肉量与神经骨骼韧带强度等,而那些肌肉量过多或过少无法适应环境的人类可能就逐渐灭绝了,看到这里假如你各种方法都增不了肌,别失落!也许你是进化的太好了哈哈哈) 另有大量专业的营养学研究(非补剂厂商的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身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远远低于蛋白粉的摄入水平,一般蛋白质的最大非能量利用率为每天1.5g每公斤体重,使用不应高于2g每公斤体重每天。 比较尴尬的是, 有研究显示服用蛋白质或氨基酸补充剂的人很多蛋白摄入量都超过了每公斤体重3g(与之相比最害怕掉肌肉的健美运动员却经常因为能量摄入不足而难以维持更大的肌肉量)。 一份针对美国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调查显示蛋白质摄入量在3-4g每公斤每天的运动员并不罕见,甚至有运动员在赛前训练营期间每天摄入80个蛋清、4L牛奶、250g蛋白粉!完全不需要这么做… 尽管科学研究证明这么做完全没必要并伴有风险,有趣的是仍然有不少运动员这样做,与科学数据相比,他们更愿意相信前辈或成功者的经验。 但这用在运动技巧上可能是有效的,用在饮食上就不那么有效了,个人经验在饮食的研究中利用价值不高(经验可能对你有效,再换一个人就无效了),因为人体内环境太复杂多变了,影响因素非常多(相对于内环境,人体骨骼、肌肉、运动模式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运动技巧更适合像有经验者学习)。 而科学家虽然自身不是运动员却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 召集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进行长期、多人数、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对靠谱很多, 所以在饮食方面我更相信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根据理论进行调整与验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过高蛋白质摄入的潜在风险:
吃高蛋白膳食会增加尿钙的排出已经被动物与人体试验所证实,同时最新研究显示给受试者增加纯化蛋白质(蛋白粉、氨基酸补剂等)剂量时会导致体内大量的钙被排出到尿液中,从而引起或加重成年人的骨质流失。 但与纯化蛋白不同的是,如果增加的蛋白来自天然食物如豆类、肉类、牛奶可能不会增加骨骼钙的流失。如果已经是骨质疏松患者,或是有这方面风险,就不应该补充高剂量的纯化蛋白。 蛋白质摄入量大于体内合成量时,多余的蛋白质没办法储存,会脱去氨基,燃烧供能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而身体排泄剩余的含氮废物时,增加了尿液中水分的流失,从而会增加脱水的风险(脱水可造成运动表现下降、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恶心、乏力、呕吐、眩晕等症状)。
高蛋白饮食喂养的实验动物的肾和肝都发育的很大,对人来说如果你的肾脏很健康,那高蛋白饮食可能只会增加它的工作负担,并不会带来损害,但如果你原本肾脏功能就不好,或已经患过肾结石等疾病,那高蛋白饮食可能加快肾的衰竭。 临床上肾病最有效的疗法之一就是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来缓解病情。这里还有个现实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体检与保健意识,但会本能觉得自己肾脏没问题。 另外许多研究指出,动物与人类一样随着年龄增长会有肾小球硬化发生,大鼠进食含蛋白20%-25%的饲料,在2岁时肾小球出现硬化,蛋白质含量过高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最终会发展成健康动物老龄时才会形成的肾小球硬化,人类吃高蛋白饮食会否造成同样结果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蛋白质对癌症成因的影响更多取决于提供蛋白质的食物,如果你膳食中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红肉(牛肉、羊肉、猪肉和香肠、火腿、培根、午餐肉等加工肉类)时,癌症风险就会增加,特别是结肠癌和直肠癌,另外红肉中的大量固体脂肪与盐分也会使血液中“不好的”胆固醇增加,加大心脏病高血压风险。 由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共同筹办的生化学史上最广泛的一次人类饮食、生活形态和疾病的研究中指出,吃最多动物性食物的人,最容易罹患慢性病! 这项研究的主导者(“二噁英”毒素的发现者)美国著名癌病学、营养学家柯林 · 坎贝尔甚至专门写了一整本书(THE CHINA STUDY 救命饮食)来阐述动物性蛋白质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其中有一个试验专门研究了酪蛋白与癌症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是用3组老鼠,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含20%酪蛋白的饲料,还有一组吃只含5%酪蛋白的饲料,并同时用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 同时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酪蛋白会“在此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书中还特别指出酪蛋白可促进任何阶段的癌细胞的生长! 而推荐这本书的除了不少美国营养学专家,还有俞梦孙、陈君石两位院士。 14年,柯林坎贝尔教授自己的网站上也发表了不建议摄入酪蛋白粉的文章, 看到这里经常大量补充酪蛋白粉的朋友会不会有点瑟瑟发抖... 另外说一下并不是牛奶不能喝,根据中国营养协会的推荐,每天200-300ml牛奶(大约5.2~7.8g酪蛋白)应该是健康的,除了酪蛋白,牛奶中还有不少其他的营养成分。
“三分练,七分吃”相信大家都听过,“能吃”好像也是增肌必备的天赋之一。为了获取更多的蛋白质,我见过的不少教练确实可以用食肉动物来形容了,如果进了自助餐店能把老板脸都吃绿喽,练得越好这一现象越普遍!并且为了方便他们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很单一,例如几十个鸡蛋、好几斤牛肉、几斤鸡胸肉什么的。 这么做肌肉虽然增长了,可食品安全风险也会成倍增加。与普通人相比,健身者会特别面对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有下面几个(数据出自陈君石院士与任筑山院士的著作,中国食品安全过去、现在与未来): 兽药残留风险——兽药残留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慢性、远期、积累性的,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积蓄、免疫抑制、致敏等,我国的兽药残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其中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激素、瘦肉精等药物残留对健康造成了极大风险。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概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肉制品安全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近10年来,中国每年都有因摄入肉或肉制品而引发疾病的报道,寄生虫感染、病死猪问题、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牛肉膏事件以及前两天刚传出的三全水饺猪瘟病毒事件,一次次在考验着我们对肉类的信心。 这是爆出来的,那有没有没报出来的呢?其实活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摄入食物的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 因为当各类有毒或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我们的身体会使用各种方法尽量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或代谢掉,可一旦某种单一物质过量摄入超过了身体代谢这种物质的极限,就麻烦了。 所以健身者也必须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与均衡性,从多种途径获取蛋白质,这样降低了单一有害物质过量摄入的几率,进而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另外,一些很流行的饮食法(生酮饮食、阿特金斯饮食)建议如果饮食中65%或更多的热量来自蛋白质,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并且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不少健身者也信奉“吃蛋白,变苗条”这句口号,尤其是在减脂期会按照每公斤体重2-3g甚至更多来摄入蛋白质(减脂可以适当多摄入些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但完全不用摄入那么多)。 确实有一些效果,效果主要在于高蛋白饮食能增强饱腹感、增加体热辐射和促进一定的新陈代谢,但研究显示即使严格执行这类减肥法最多只能在6个月内获得明显的减脂效果,并且一旦改变饮食模式就可能会反弹。 另外一些减肥机构打着“低碳高蛋白饮食法的招牌”实际在做的是节食减肥,通过大量限制热量摄入来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完全没必要摄入高蛋白质,用坎贝尔教授的话说“就算您每天吃的是虫子和硬纸板,只要每天少摄入35%热量,就能在短期内减重并降低血胆固醇含量,但这并不表示虫子和硬纸板是健康饮食”。 另外这类饮食法的蛋白质多来自于动物性蛋白,那就同样存在上面所提到的潜在风险,健康人这样减肥既无长久效果,又可能担上这么多风险,实在是划不来呀。 营养原因造成的很多疾病都是长期影响的结果,发展较慢、无症状、同时又很隐蔽,甚至你生病了都不会知道病的根源是因为饮食习惯造成的。 就好比爱翘二郎腿的人在数年后发现自己单侧膝盖痛,如果不懂康复估计他绝对想不到膝盖痛可能是因为多年前养成的跷二郎腿的习惯。 大医治未病,我们在饮食与康复上也应该防患于未然!追求肌肉与运动表现固然重要,但假如你不是运动员,不靠此为生,我认为应当加入更多健康的思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下一篇文章我会综合健康与运动,针对不同人群(普通人、新手、健身老炮、运动员、力量与健美运动员)给出一些蛋白质摄入的建议,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赞、转发,这样我才更有动力写啊,是吧? 参考文献:(本文参考了中外10余本营养专业书籍与多篇论文) 1.王喜彬 , 赵熙和 .2000 , 膳食蛋白质水平及含硫氨基酸对人体钙代谢的影响,营养学报 , 20 ( 4 ) : 402 2.中国的食品安全 过去、现在与未来 , 任筑山 陈君石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48~333 3.基础有机化学 下 ,邢其毅等,2017,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1017 4.氨基酸代谢 , 宋惠萍 , 2005 , 生物化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52 ~ 280 5.解剖列车,Thomas W. Myers 主译 关 玲 周维金 瓮长水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5~21 6.生物化学原理 第3版, 杨荣武,201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83 ~ 389 7.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运动营养指南,比尔· 坎贝尔 玛利亚·斯帕诺 译者 李永明 中国工信出版社 8.高级运动营养学,作者 丹·贝纳多特 译者 杨则宜 安江红,2011 人民体育出版社 9.건강스포츠영양학 , Melvin H. Wiliams , 역자 이명천 , 2017 10.생화학,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Gregory J. Gatto, Jr., Lubert Stryer|역자 박인원 범문에듀케이션 2016.09.01 원제Biochemistry 11.임상영양학, 저자 손숙미, 임현숙, 이종호, 서정숙, 김정희 교문사 2006.05.15 페이지 566 ISBN ISBN 안내 레이어 보기 9788936307943 12.고급영양학, 저자 변기원, 교문사 2018.08.17 페이지 454 ISBN ISBN 안내 레이어 보기 9788936316242 13.T.CoLin Campbell . THE CHINA STUDY 救命饮食 ISBN 978-7-5086-2781-6 14. Paddon-Jones D, Sheffield-Moore M, Aarsland A, Wolfe RR, Ferrando AA: Exogenous amino acids stimulate human muscle anabolism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response to mixed meal ingestion.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88: E761-767, 2005 15.Nutrition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Frances Sienkiewicz Sizer, Eleanor Noss Whitney, 2014 ISBN 978-7-302-46148 16.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1998.' Atlanta, GA: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1998. 17. Ernaehrungsstrategie in Kraftsport & Bodybuilding,Christian von Loeffelholz 2009-2015,Christian von Loeffelholz, Novagenics-Verlag 18.Wogan GN, and Newberne PM. 'Dose-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aflatoxin B1 carcinogenesis in the rat.' Cancer Res. 27 (1967): 2370-2376. 19. Wogan GN, Paglialunga S, and Newberne PM.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low dietary levels of aflatoxin B, in rats.' Food Cosmet. Toxicol. 12 (1974): 681-685. Nature 227 20.Campbell TC, Caedo JP. Jr., Bulatao-Jayme J, et al. 'Aflatoxin M, in human urine.' (1970): 403-404. C.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on carcinogenesis of aflatox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