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调病目的的一种中医方法。 但是很多人不知何从下手,其实很简单,大家对照下面对穴位介绍来选择,依照自己病情选择穴位,可选主穴和配穴,也可以每日选择2-3穴位,循序渐进,时间也是可以循序渐进。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最主要的几大穴位。 万能的大椎穴 功效: 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强身健体。 主调病症: 1.风寒感冒,流鼻涕,咳嗽。 2.风湿劳累,月子病。 3.过敏性湿疹,鼻炎,哮喘。 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预。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功效: 调理脾胃,助消化,补虚弱。 主调病症: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此穴主调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调理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需要注意: 根据《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三十岁以后需要经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 人体先天之本源, 生命之根蒂——神阙 功效: 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主调病症: 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预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任脉穴位——关元 功效: 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主调病症: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 功效: 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体质等功效。 主调病症: 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脾胃之疾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 主调病症: 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功效: 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主调病症: 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分别是等病症。 艾灸方法: 对准穴位点燃,隔三厘米左右悬灸,可以适当调整距离,10~15分钟,每日一次。 艾灸注意事项 1.灸前和灸后都要喝一杯温热的水。 2.要专心灸,注意防火。特别是不能一不留神烫伤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烧着了。灸后清除烟灰,确定熄灭艾烟。 3.注意保暖和防暑。灸疗期间不可吹空调、电扇,也不要太封闭了,夏天太热,防止中暑。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吹风。不能吃西瓜,因为西瓜寒凉,易减弱艾灸效果或引起过敏,灸疗前后不宜食用。 4.灸完半小时到1个小时不要立即洗澡,不要直接吹风。 艾灸小贴士——取穴诀窍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
|
来自: 曾经agqdjgzda5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