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dwd2000 2019-03-21

笔者清风在多年之前临刻的几方先秦古玺。话不赘言,先来看第一方临刻的先秦古玺原印。

□陵右司马敀鉨

原印尺寸:40mm×40mm

临刻尺寸:40mm×40mm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我们先来看看原印,“□陵”表示地名,“右司马”为官衔,印文的“鉨”字写成一个金、一个木,这也是先秦古玺中比较多见的,通“鉨”,常见于齐地和燕地的古玺之中。此朱文古玺是比较平正的,包括与印中文字笔画基本相同宽度的印框。从 布局上看“右司马”三字因为笔画较少,所以刻为一列,且稍微的变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敀鉨”二字的挪让,“鉨”字右下的留红。印章整体看去给人以古朴、浑厚之感,残破的效果,虽是岁月的痕迹,但是并不影响我们欣赏印文的文字,反而在很多粘连破损的地方,给人一种沧桑的岁月感。那么很多古玺都会有这样的残破效果,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其带来的古朴沧桑的感觉,而不是随意敲打的破碎。我们在临印的时候首先考虑形似,但是追求的是神似,领会原印的特色。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这方古玺是笔者在十多年前临刻的,短短十几年,已经可以看到印石上的一些裂纹,这是印文如今我们的刻印都是以石料为主,而先秦的古玺都是金属质地或者玉质。

将军之鉨

原印尺寸:21mm×21mm

临刻尺寸:30mm×30mm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此“将军之鉨”在先秦古玺中还是比较有名的,为很多印人所喜爱。既有粗朱文印给人的浑厚的感觉,又在笔画之中有圆润的处理,使得印面厚而不僵,特别是在“军”字的处理上,一种半包围的安排,且带有圆润的笔画线条,更加的增强了这个印章的动势。而笔画僵直,直来直往的“之”字,更是体现了将军的刚强和威严,身边如同沾满了手持武器、军容严整的卫兵,又好似校军场上码放整齐,给人以肃杀之感的兵器架。既有整体的粗中带圆,又有个别笔画、文字的方圆对比。威严之中透着肃杀,谦和之中透着坚毅。不论是先秦的古玺,还是秦汉的玺印,其中的将军印总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执关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笔者最初在临刻此印的时候,所见到的印文是如笔者临刻的样子一般有大片的斑驳的,可是后来在很多印谱上看到类似的古玺是没有斑驳,比较完好的,也没有办法,既然斑驳以成,且并没有太过的突兀,便留了下来。此印的文字还是有待考证的,“关”字似乎问题不大,但是“执”字只是笔者在最初见到此印的书中所示,既然斑驳破损都有所出入,那么文字内容似乎亦需要推敲一下。在罗福颐先生的《古玺文编》中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文字,那么如同其上的斑驳一样,随它去吧,也许模糊不清也是一种朦胧之美吧。但是大家千万别理解成朦胧,就是斑驳不清,就是残破不堪,那就是曲解笔者的意思了。适当的残破可以带来古朴的感觉,但是只是一种辅助的方式,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说回我们这方先秦古玺,那么形制是圆形的粗朱文印,在其中最引起笔者兴趣的是在“关”字内部的处理,用粗重的笔画代替繁琐的笔画,我们知道繁体的“關”在篆书中是十分繁琐的,那么这样的处理既没有突兀之感,也没有因此使得文字难以辨认,可谓恰到好处。既是当初的设计是为了免去麻烦,但是出来的效果仍然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在古玺中看到的圆形的玺印,还有随形的排列,也是十分有特色的。

司马之鉨

原印尺寸:17mm×17mm

临刻尺寸:30mm×30mm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清风临刻先秦古玺

又是一方比较有名的古玺,此枚印玺在笔者看来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司马”二字的离合处理。“司”字的两部分开,且间隔较大,初看之时会误以为是两个字,但是细看却没有两字之感,反而在印面上留下了大量的留红。而“马”字的布局处理,首先稳住了整个印面文字的重心,也使得“司”字的大离的处理,没有造成印面的失调。“马”字的处理在古玺中是颇见特色的,既有此印的给人以速度动势的“马”,也有如同我们今天带来的“□陵右司马敀鉨”中比较踏实平静的“马”。“司马”二字如同一位策马疾驰的将军一般,忽然牵住了马的缰绳,骏马双蹄抬起,回颈嘶鸣。“马”字还有个小提示,就是“马”字在古玺中一般都会以“两横”来代替下部的笔画,这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求简化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还有“赵”字,一般在古玺中写作“肖”,省略了走字部,那么你见到古玺的肖某的印文时应该知道,这是赵某的印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