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碑 网络=低调而高能的原子弹——合中村农惠崇明农家乐体验记

 阿福根 2019-03-22

口碑,是一种古老的传播手段,网络,是当今具有强大扩散效应传播载体。两者叠加,传统十足,威力无比——反正我是领教了!

最近,网上一家名为“农惠崇明的农家乐”火爆了:他规模不大——只有18个床位,从不做广告,靠着“以农为本,以家为形,以乐为魂”的经营理念,靠着朴实诚信,贴心到位的服务征服了众多的上海人——熟人间相传,朋友圈晒图,网络上传播,自然就红了!

早就在朋友圈里听到这个农家乐的名声了:真正的农家乐要姓“农”,农家乐要有“家”的味道,“乐”也就在其中了。

时下,农家乐很兴旺,但崇明庙镇农家乐不多,据说整个庙镇只有10来家农家乐,而且还有不少有些变‘’味‘’——只是打着“农场”,‘’农庄‘’之类的宾馆而已。

我总认为:农家乐要农家办,农家大嫂农家饭,土气十足农家院,吃喝玩乐都方便——才是真正的农家乐。

我一直认为:办农家乐的人,就应该有中国农民的朴实厚道,不能‘’钱‘’字当头,处处言利,商人一般。

在这家,我真正感受到农家的老实和公道了:讲好价格,老板一清早亲自开着依维柯到市区接人,八九人一桌12个菜,荤素搭配,可以自己点菜,其他诸如娱乐、空调之类,不再收费,每天上午老板开车到景点旅游,全部免费。都说,这样的老板还没有碰到过!

去这农家乐,我们早在去年年底山就预定了,否则根本排不上号!

到了这一家,才知什么叫农家乐——“农”的风光,“家”的感觉,“乐”的享受,

这家农家乐,我是第一次来,同行者中不乏有来过五六次的,他们不但与老板小杨全家熟悉,唤一声“金龙”,杨家的小狗也会竖起前腿,做出欢迎动作,接着就是绕膝摆尾,一表亲昵。

同行中有与老板妈妈同属猪者,生日月份稍晚,与老板妈妈以“阿姐”相称,放下行李就往厨房走,老姐妹双手相握,老眼相顾。一连几声“好,好,好!——眼睛都湿了。

一个江南典型的农家小院,院落不大,围着一幢二层小楼和一片菜地。

虽然是早春,整齐的菜畦的青菜,莴苣,草头之类的蔬菜都是碧绿生青的,油菜和荠菜都已抽苔孕苞,在春阳中等待开花。院子里有些地是翻过的,还搭起了微型暖棚,据说是在育秧——黄瓜,西红柿,茄子之类。

这里是辨识常见蔬菜的实践课堂,也是采摘蔬果的体验场地。

后院是一片果林,全是崇明特有品种翠冠梨,早就听说崇明有翠冠梨,翠冠梨是国内最早成熟的蜜梨新品种,比北方的鸭梨及砀山酥梨早2至3个月上市。人称“六月雪”,果皮细薄、肉脆汁多、口感润甜、核小无渣,是梨中极品。


楼下麻将棋牌、桌球乒乓、卡拉OK一应俱全,楼上露台很大,可以极目远眺,可以休闲发呆,可以随意俯仰……

同行的2位琴师,打开琴盒,迫不及待奏出悠扬的琴声。

大妈们也摆开架势,在阳光房里,晒着暖暖的春阳,开启了聊天模式。

后院的梨树已经萌芽,据老板说开花还要个把星期,现在,既不是赏花时光,也不是收获季节,没见云絮朵朵,也没见果实累累,不免有些遗憾——想到留下遗憾七八月份正好再来,尝梨消暑,心里也就释然。

农家乐院落的环境得天独厚,院外就是一条农村简易公路,一条名为太平竖河的小河隔路蜿蜒而过。

河的这边是一排高耸入云的水杉,河对岸是一家名为开心农庄苍翠的竹林。

依河修建的亲水平台是喝茶聊天的好去处,旁边石头砌成的河埠头直伸河心,上面架着一张硕大的扳罾,闲暇无聊之时,你可以坐在台阶上,看着缓缓流过的河水,不时收起罾绳,每一网都充满希望,但十网九空,难得也有‘’一网抵一工‘’的时候,这种打鱼方式,没有一点技术技术含量,全凭运气,这样蹭着日头,磨着时光捕鱼,无需脑力,坐收渔趣,其乐无穷!

几天下来,大家都夸小杨人好,他却憨厚一笑——其实是我的“三老”好!有人问道:“什么‘三老’?”小杨诡秘而笑:“老爸老妈老婆!”

确实的,小杨的老爸老妈是典型的种田人,都是70多岁的人了,闲不住——在自家的老宅——离农家乐院子有2公里路,有2亩多地,除了种菜种瓜,还喂了七八头羊,养了十来只鹅,五六十只鸭,七八十只鸡——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家庭农场,自然就成了小杨农家乐的“后方基地”!农家乐所需副食品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每天一清早,70多岁的老妈骑着自行车送来刚从地里采摘来的新鲜蔬菜和自产的鸡鸭。然后在儿子这里帮忙打杂,午饭后,又要骑车回老屋忙碌!忙碌的程度可想而知,让城里来的老人们自愧不如!,

小杨妻子真是个持家好手,里外调度,安排食谱,炒菜掌勺,全有妻子担当。小杨负责揽客接待,开车采购,闲下来帮妻子充当下手。

小杨的农家乐收费低,饭菜好,服务佳,恐怕不是每个农家都做得到的,首先,他们有老爸老妈的“后方基地”,许多副食品不要花钱购买,老婆能干,一个抵三,不要另请厨师、小工,成本低,收费自然就低。

但更重要的是小杨心中有客户,让利于客户,扎扎实实做好自己,这就是一种胸怀与境界,不是每个农家都能做到!

小杨说得好:“你们城里人说条件比我们乡下好得多,到这里来就是要体验不一样的感觉,否则何必花钱到乡下来折腾呢!”

问小杨:一样做,爽性把规模做大!小杨母亲一句话,说得到位,也在理:“猪多无好食,人多无好菜”——多了,就滥了!

小杨为了让大家吃得好,游得爽,玩得开心,小杨夫妇想尽办法,动足脑筋,天天翻花样,顿顿不重样,今天大灶菜饭,明天荠菜馄饨,今天糯米南瓜粥,明天崇明蒸糕,时春天的刀鱼,初夏的‘’六月黄‘’,秋天的大闸蟹,冬天的农家的腌猪头……

只要你有需求,还可点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小杨办不到!

早饭过后,全体出动:明珠湖、森林公园、西沙湿地、根宝基地、东滩湿地、农贸市场……游客指向哪里,小杨的车就开到哪里,不收分文,毫无怨言。

食材,都是小杨隔夜打电话给老妈,预先定好,吃多少要多少,绝不剩下,第二天吃就不新鲜了。许多食材都是老妈清晨从地里刚摘下的,都是水淋淋,鲜生生的,难怪都说好吃——当然还有农嫂的厨艺好。

几天下来,我又有了疑问:取名为“农惠崇明”,总感到怪怪的。小杨笑着说:“崇明定位生态岛,我们是农家,理应以农助推崇明生态岛建设!”说得真好。

希望小杨这样的农家乐多点再多点!让口碑和网络把‘’农惠崇明‘’传得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