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总是少一点“太极味儿”?

 篮刺猬 2019-03-22

太极拳要求柔和缠绵

习练太极拳时,上动未停,下动又起,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一气呵成,动作做到九分,意要贯到十分。而一般学习者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很容易出现动作的不连续,上下动作之间断开,缺乏圆滑的过渡,就是通常所说的“意断,劲断”现象。要克服这个毛病,一是要注意放松,二要加强“引化”的练习。即掌握“引化”的规律。

大致来说,引的规律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引化”

在太极拳习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太极拳的精华和绝妙之处。它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关系到太极拳阴阳转换,虚实开合的变化。

没有引化,太极拳的动作就无法圆滑过渡;没有引化,就无法实现折叠转换;没有引化,就无法绵绵不绝。太极拳动作处处走圆,处处走螺旋,圆有大有小,而引化是由大到小的圆。它源自丹田的开合旋转,以内气贯穿,能化能发,奥妙无穷,消息盈虚,皆蕴其中。拳经云:“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可见引化在太极拳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

引化的实质是松沉,是小圈转关,是丹田气的旋转。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浑身处处皆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化,挨着何处何处击。“圈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然而

现实习练过程中,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往往忽视“引化”的练习和应用。他们往往注意动作的外形是否到位,着眼于样子好不好看,而忽视了太极拳的关键精华。练好引化的关键是用内动带动外动,心静体松,精神内固,丹田旋转,引领全身,以根节催动梢节,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之际,心意一动,“引化”则油然而生。上动未停,下动又起,流连缱绻,无始无终。

这里特别指出,引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松沉的表现,不是故意做出来的。不可为了做引化的动作,故意把拳打得一顿一顿的。引化从外形上看,以不露痕迹为上品。

引化在推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人接手后,轻轻一引,即可化解来力。能引化,则能做到劲由内换。由于引化的圈子很小,则可做到在不动身形的情况下化发自如,即引即化即发,原地风光。

因此

打太极拳需注意引化的练习。只有把引化练好了,才能打出太极味,才能使整套拳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似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引化是太极拳螺旋的细微之处,乃太极拳绣花之法,须默识揣摩,细心体悟,才能真正学到。习练魅力无穷的太极拳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

太极拳以外引内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外面是肢体的屈伸,内里是以意以行气;是以外动来引内,又以内动来引外,内外相互引发的,以达内外合一。

陈鑫说:“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陈师福生先生亦常言:“内不动,外不发。”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每一动作,先要意动,再是气动,然后形动。

当意、气、形可以融会贯通的时候,说明你的太极拳已经练到一定火候了。

精神要专

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全神贯注于动作,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这虽然不是初学的人所能完全做到的,但却是从学习开始就要认真注意和锻炼的。人的精神能否高度集中,这是意志强弱的一种表现。所以,任何传统拳术都十分重视这种意志锻炼,仅仅是锻炼的方法、方式彼此有所不同而已。太极拳要求“慢中求功”,而初学的人走架普遍偏快,并有心神不静、心猿意马等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或自诉“性情急躁”,或因“神经衰弱,思绪纷纭”,或说“秉性好动”,当然,客观上也存在着动作不够熟练、两腿虚实不够分明等等缘故。然则从心理方面分析,关键问题在于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务须强调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逐渐养成能够迅速而高度地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怎样才能养成这种习惯呢?

一、严肃对待练拳,把它列为每天练一、两次,每周练五——六天的必修课。要坚持定时练拳,不轻易占用练拳时间。

二、在打拳之前做好准备活动,如先练几式基本功或基本动作,促使自己既有练拳的渴求,又有“动中求静”的思想准备,然后通过预备势静站片刻,调匀呼吸,集中精神,达到心平气和、神凝意专。

三、打拳时要特别注意“先在心,后在身”,用意识支配动作。精神要提得起,头部要向上顶起,两眼以向前平视为原则,同时做到“眼随手转,手眼相随”,借以把全副注意力倾注到动作中去。在神凝、气顺、身稳的情况下,做到一手一式,从容不迫地慢中求功,而不受外界干扰,日久自能逐步达到“处动若静”的境界。

要做到这三点,虽然需有一个较长的锻炼实践的过程,但如从学习开始就自觉认真地去做,那么经过一两年时间,也就能初步养成坚持练拳以及练拳时精神专注的良好习惯了。

古今拳家历来认为懒散是拳术的大忌。如果练拳时精神提不起或意志不专一,特别是在打拳时东张西望,如捕风捉影;或是顾东打西,精神涣散;或是两眼无光,如睡梦未醒,或是心急慌忙,犹恐火车脱班一般,所有这些,都不符合太极拳术所具有的技击性、医疗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到一个人在练拳时的精神面貌。常言道:“拳技以沉着为本。”而精神的沉着首先表现在眼神上。眼法是拳术五法之一。

拳谚也说“拳技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锻炼眼法与集中注意力的关系十分密切。打太极拳虽不必象练外功拳那样强调“眼如鹰隼”或“怒而不恶”等眼法要求,但至少也要保持目光自然,炯炯有神。有的学员把养生气功的“目若垂帘”搬用到太极拳的走架中去,使之状如瞎子摸鱼。须知以此作为养生保健虽无不可,然而若以拳艺的要求来衡量,那就显得非驴非马了,这是不足为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