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于凌迟?

 天津实诚人 2019-03-22

大太监刘瑾,在明朝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像很多有权有势的太监一样,曾经权倾朝野,但和其他太监不同的是,他的结局,是最惨的一个。有多惨?凌迟处死。

知道凌迟是怎样一种刑罚的人,都会感觉到惨,而刘瑾,创造出凌迟最高的记录,高达3357刀,这是正史里的记录。我们无法穿越古代,去看一下究竟,估计就算穿越了,我也不敢看,从一些野史的记录上,我可以看到一些凌迟的细节。

凌迟在明朝规定是3600刀,都是有要求的,前一千二百刀,被称为“鱼鳞剐”,什么叫鱼鳞剐,就是用渔网把犯人的身子包起来,露出皮肤,然后刽子手用刀子,在人的皮肤上剐出铜钱大小的肉,这一千二百刀,把犯人周身的剐一遍,直到体无完肤。但却不伤及主要器官和大的血管。只是伤及皮肤。

中间一千二百刀,被称为“剔肉剐”就是开始剐犯人裸露在外面的肌肉,善于行刑的刽子手,会沿着犯人肌肉动刀,小心避开血管,剔肉剐的割的要更深一些。而且剐下来的肉会更大。在清朝一些人在写凌迟的时候,写到这个“剔肉剐”,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血尽而黄水出。

后一千二百刀,被称为“追魂剐”,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扛到这样的地步,因此,这一千二百刀,往往都剐的是尸体,所以称之为追魂,当一个人血肉尽了,剩下骨头的时候,行刑官会开始最后一道工序,拆骨,枭首,整个行刑过程才会结束。

刘瑾遭受的凌迟刀数,是3357刀,也就是说,他已经经历了“追魂剐”的过程,史料记载,刘瑾被剐了三天,有些记录则说,他第二天就已经死了,后来只是剐了他的尸体。无论哪种说法,刘瑾至少挨了一千刀,才断了气。也足够惨了。

历史上的刘瑾,在大太监群体里,不算是最坏的,也不是目不识丁的蠢人,相反,他还是有点才能的,也做了一些实事,但这些实事显得很是微不足道。

刘瑾的奋斗之路

大太监刘瑾,在弘治年间,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称为太子的手下,也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他像很多大太监一样,在发迹之前,非常的精明,很得太子得欢心,在太子成为正德皇帝后,如愿以偿得获得很高得身份以及待遇。这时候,他还没有权倾朝野,因为朝臣的势力相当大。

在这个时期,明朝经历了弘治中兴,整个朝堂一扫自明英宗以来的明争暗斗以及腐败堕落,开始空前的团结一心,朝廷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让整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明朝在经历了数十年衰落,终于迎来曙光。

朱祐樘虽然很有作为,却没活太长时间,他在位十八年,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而已。

朱祐樘去世,但他手下的班底还在,这时候,大明王朝的官员核心是谢迁,李东阳、刘键,这三个人各有所长,却都是有能力的人物,而在中央,也涌现出一些很有才能的人物,比如杨廷和,这个人将在正德一朝大显身手。

而在地方上,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涌现出来,像是御史杨一清,还有已经参透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可见,虽然弘治皇帝死了,但明朝依然有相当多的人才储备,这些人,都想要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创造出一个正德之治,然后名垂青史。

但这里面,就多了个刘瑾。正德皇帝只有十五岁,刘瑾是正德皇帝身边的人,而这个刘瑾,虽然在一开始,也愿意做一些贡献,但他的能力远不如前面那些人强,更没有太多治国才能,只是通过减免赋税,加强执法一类的手段,来做一些新政。

如果只是这些,刘瑾或许还算是有些能力的,但他的贪心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如果说清朝的贪污之王是和珅的话,那么,明朝的贪污之王,非刘瑾莫属。

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对贪官污吏管理非常严格,甚至严格到贪污六十两,就要被剥皮。但朱元璋之后,贪污受贿行为只是越来越多,直到难以控制,而刘瑾发迹后,更是把贪污受贿发挥到了极致。

渐渐的,皇帝和大臣之间,隔了一个刘瑾,刘瑾的权力越来越大,开始假传圣旨,拉帮结派,他的党羽被成为八虎,其中包括张永。

刘瑾假传圣旨,拉帮结派,并且开始排除异己,大量有能力的人被排挤出中央。这引起了整个大臣集团的愤怒。在刘瑾权势熏天的时候,也成了他灭亡的开始。

大太监张永,御史杨一清,内阁李东阳走到了一起,于是,情况发生了重大转折。

刘瑾沉浸在欢乐之中,他的党羽却出现了分歧,因为利益,他们走到了一起,又因为利益的不均衡,他们产生了隔阂,谷大用和张永最先和刘瑾产生隔阂。尤其是张永,作为和刘瑾一样的太监,他也希望能够得到刘瑾的权势。

因为刘瑾的下场,让这个大太监张永显得很低调,因此,他在整个明朝的太监里,算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物。刘瑾并不知道张永已经和他貌合神离。以为自己依然权倾朝野。

大臣中,已经有很多人,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开始反对刘瑾,其中,最为厉害的一个人就是杨一清,这个人的官职是御史,在古代,御史的官职不大,却十分重要,他负责监察,弹劾,而且,御史的弹劾,一般情况下,可以免于处罚,因为这是御史的职能。杨一清同样被刘瑾排挤。

这两个人,本来不会有太多交集,朝中仅存的重臣,只剩下李东阳一个人,这个人是个老狐狸,他很会做人,不像是那些很轴的文臣,他知道,刘瑾实力太强,所以他选择沉默,刘瑾对他渐渐信任起来,很多政令,都要让他润色。所以,张永想要搬到刘瑾,第一人选是李东阳。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在正德五年的时候,安化王叛变了。正德皇帝派出了两个人主持平叛,一个人是张永,另一个就是杨一清。这个实在有点巧合,两个都想要搬到刘瑾的人物,莫名其妙走到了一起。

叛乱很快平定了,而这两个人,也很快达成一致,杨一清出了一条计谋,张永凯旋之后,立刻参了刘瑾十七条大罪。这个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李东阳立刻出手,于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明武宗的怒火终于被燃烧起来。于是,刘瑾倒台了。

有人说,刘瑾权倾朝野,为什么会倒台的如此迅速,那是因为刘瑾只是名义上权倾朝野,但朝野的真正底蕴,依然是那些文臣,整个明朝,文官集团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以左右国家的兴衰。

刘瑾怎么可能知道,他的对手有多么强大。等他明白过来,他已经死了。

刘瑾倒台后,李东阳隐退,杨一清,杨廷和等人进入权力核心,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正德皇帝实在太能玩了,一个刘瑾倒台,又多了江彬,钱宁等佞臣出现,虽然在杨廷和等人的努力下,国家还算是安定,只是国力日渐衰退,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出现过永乐弘治一样的繁荣昌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