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弘治中兴”名臣李东阳

 铁血老枪 2018-06-06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南茶陵。四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八岁中进士,人翰林院,历任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等职。翰林院地位虽高,但不预政事,但李东阳总是心系国家,常借给皇帝讲读经史之机,结合当时社会利弊、时政得失向皇帝进言,有时则上疏直谏。他在翰林院近三十年,历经宪宗、代宗、孝宗三朝,史称他“以讲官直谏知名”,为国家兴利除弊作出了很大贡献。弘治六年,久旱不雨,孝宗诏求直言,李东阳从《孟子》一书中摘录了有关治国恤民的言论,结合当时一些弊端,列成数条进谏,因切中时弊,受到孝宗赏识。弘治八年(1495年),孝宗命李东阳人内阁参预机务,他与另外两位阁臣刘健、谢迁,同心辅政,时称“三公”,当时朝野上下流传一首歌谣:“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形象地说明了这三位阁臣所起的重要作用。由于孝宗任用贤臣,注意纳谏,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经济走向繁荣的新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作“弘治中兴”。

明代“弘治中兴”名臣李东阳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皇帝一病不起,临终前将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召人乾清官,遗命他们三人用心辅佐新皇帝。孝宗死后,十五岁的朱厚照继位,是为武宗。武宗最大的爱好就是游玩逸乐,对善于迎合他玩乐的宦官太监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邱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极为宠信,尤其是刘瑾更得到他的欢心。这八人时称“八虎”。他们弄来鹰犬、歌妓天天跟武宗击球走马,弹射钓猎,还经常引诱武宗出宫游玩,进而干预朝政。朝臣们见此极为担心,李东阳等三位顾命大臣更是忧心忡忡,纷纷上疏要求将“八虎”明正典刑,潜消祸患。武宗接疏后,为“八虎”伤心哭泣不食,但迫于阁臣们的压力,派司礼太监王岳、陈宽去与阁臣商议,刘健、谢迁等坚持要处死刘瑾等人,李东阳则认为不能操之过急,恐逼极生变。太监王岳平时看不惯刘瑾专横拔扈,亦主张诛刘。谁知吏部尚书焦芳系刘瑾党羽,暗中将阁议情况透露给刘瑾。刘瑾大惊,于是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跪在武宗面前哭诉,说他如何尽心尽力事君,谁知司礼太监王岳勾结阁臣要陷害于他,其名是反对他,其实是反对陛下,阻止陛下外出散心,况且鹰犬猎狩对政事有何妨碍?主要是司礼太监不得人,若得人阁臣们怎敢如此?昏庸而幼稚的武宗顿时大怒,立即命令逮捕王岳等人,随后任命刘瑾为司礼太监,兼提督京营;任命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一时形势大变,“八虎”分据要职。阁臣们见此,纷纷上疏要求辞官回乡,武宗在刘瑾的怂恿下,照准刘健、谢迁等人辞职,独命李东阳留任。刘瑾党羽焦芳等人进入内阁,朝中正直之士被逐殆尽。明代士大夫多以崇尚气节相标榜,李东阳独留内阁,与大奸同立于朝,纷纷指责他贪恋相位,丧失气节。李东阳当时收到一首讽刺他的匿名诗,,诗云:“声价空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回首长沙芳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李东阳是长沙府茶陵县人。鹧鸪,鸟名,其鸣声谐音似“行不得也,哥哥!”子规即杜鹃鸟,其鸣声谐音似“归去!归去!”李东阳面对这些指责唯有仰天长叹而已。他认为那种所谓“气节”只不过是洁身自好,置国家利益而不顾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一昧回避,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助纣为虐。从他早期的诗文中也可窥见他的志向,他在读《唐书》中关于武后篡位,狄仁杰和褚遂良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写道:“狄仁杰事高于褚遂良,死天下之事,不若成天下之事。”

明代“弘治中兴”名臣李东阳

刘健、谢迁被逐离内阁后,刘宇、曹元相继人阁,此两人皆刘瑾党羽,李东阳愈加孤立,但他不屈不挠,与刘瑾智斗巧斗。李东阳系四朝重臣,又授顾命,处事深谋远虑,不露锋芒,武宗对他也礼让三分。刘瑾得势后,藐视一切公卿,唯见东阳,则改容起敬,李东阳正是利用这一点,与他周旋,常对他“婉言晓喻,屡见听从”o《明史》载称:“凡瑾所为乱政,弥缝其间,亦多有补救,其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亦阴受其庇o”正德三年(1509年)六月的一天,在御道旁发现一卷历数刘瑾罪状的匿名卷,刘瑾怒不可遏,矫诏命百官跪在奉天门外,时值酷暑,当场晒死三人。日暮又将五晶以下官员三百余人投入监狱,李东阳急忙解救,上疏言道:“匿名文字出于一人之手,百官岂能知晓,不若先行释放,再密加察访o”众人才获宥免。当时刘瑾乱政成法,立下“一人犯法,邻里皆坐”的新法规,为报复陷害锦衣卫罗校,竟以他近京捕盗不力为罪名,将他的亲属、邻居共三十余人,一并执送法司,李东阳上疏力言不可,才使无辜百姓免受诛连。刘瑾为了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并借机打击他的政敌,凡百官有失职之错者,一律罚米输边。初时两三百担,后增至一千五百担,许多官员被害得倾家荡产。李东阳婉言相劝,刘瑾才同意将“输边”改为就地交纳,纵有被罚者,也免受了“输边”之苦。四川镇守太监罗答,是刘瑾死党,奏请撤销巡抚,并人镇守衙门便宜行事,武宗在刘瑾的怂恿下意欲准奏,李东阳力言直谏:“祖宗设官,自有深造,不能擅改”,武宗才未准奏,从而遏制了宦官势力的扩张。刘健、谢迁、刘大夏、杨一清等一批忠臣,因反对刘瑾专权,招来杀身之祸,皆因李东阳多方保护救援,方得无事。

李东阳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朝中大作多出其手,如《宪宗实录》、《孝宗实录》、《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篡要》等均由他编修。李东阳常“以诗文引后进”,其门生遍布朝野,常群聚他家,谈诗论艺,当时诗坛一些有才华的诗人,环绕在他周围,形成以他为领袖的诗歌流派,时称“茶陵派”,一改过去“台阁体派”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开创了“真诗复生”的新局面,在中国诗坛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弘治中兴”名臣李东阳

明正德五年(1510年),驻宁夏一位藩王叫朱真锚的,以讨伐奸宦刘瑾为名,举兵反叛朝廷,李东阳乘机推荐前都御史杨一清为总督,太监张永为监军,率师前往平叛。张永原系“八虎”之一,深得武宗宠信,因与刘瑾在争权夺利中产生了矛盾,杨一清利用这一矛盾说服了张永参与诛刘。平叛后,班师还朝,途中又风闻刘瑾将要谋反。张永将朱宾锚讨伐刘瑾罪状的檄文和刘瑾将要谋反的消息密奏武宗,武宗大惊,命令连夜逮捕刘瑾、马永成、谷大用等人。

刘瑾等人伏诛后,朝野上下莫不称快,时人议论这一事件时说:“以言诛刘瑾者,张永也,以计授张永者,杨一清也,救一清之死而使其在位者,东阳也。东阳在朝,大有功于国o”杨一清也感慨地说:“宾翁补天捧日无迹”。此话的意思是:李东阳行事不啻补天捧日,而且做得毫无痕迹,体现了大政治家的风范。

李东阳于正德七年(1512年)辞官退休,时年已66岁高龄,他在辞呈中说:“顾命重重,责任方殷,大义所关,已非得已,盖圣上年轻,各种政事还未处理好,则不敢言退;藩臣倡乱,边境未宁、则不敢言退,大奸未除,弊政未革,则不敢言退。”李东阳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李东阳为官四十余年,官居宰相,却是两袖清风,辞官家居时还靠诗文卖钱贴补家用。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李东阳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家贫无钱治丧,其门生故旧凑钱给他办了丧事,足见一代政治家的高风亮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