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判定内感官以及提升方法

 一尘归零 2019-03-2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选择运用一个或者两个内感官。多用景象做思考的人,称为视觉型;多用声音、语言做思考的称为听觉型;多用感受做思考的人属感觉型。

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我们的内感官。NLP发展出一套技巧,凭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便能知道此人在思考时用哪个内感官。

1.内视觉的眼球转动模式在上面(往上望)。当眼睛往左上方望你是在回忆过去的景象经验,你在脑里看见景象,就像在档案里找回一幅旧照片,称为“视回”(Vr=Visual remember)。望向右上,则是创作新的景象经验,就像绘制一幅新的图画,称为“视创”(Vc=Visual create)。双眼定定地往前望,称为凝视,也属内视觉。

2.内听觉占有三个位置:左中、右中及左下。左中是回忆过去的声音和话语,,称为“听回”(Ar=Auditory remember)。右中是创造新的声音,例如想象用你母亲的声音读出一句话,称为“听创”(Ac=Auditory create)。

左下是自言自语,很多人在独自思考时都会用这个内感官,尤其是当心中烦闷的时候,称为“听自”(Ad=Auditory dialogue)。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也需用这个内感官。

3.内感觉是右下,每当搜索心里的味、嗅、触觉经验、本体感觉和情绪感觉时都会启动这个内感官,称为“感”(K=Kinesthetic)。

以下介绍的是用右手的人的眼球转动模式。大致95%的人用右手。用左手的人会有刚好相反的模式(左右对调),这包括了小时候有用左手倾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个内感官的各个方位都灵活运用的人,有能力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也可以快速有效。但他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同样会决定能力是否被运用。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不止一个方向。一般来说,第一个方向是开启数据库的内感官,是对方最惯用的内感官。最后一个方向,是该事情数据储存的内感官。

“事情的资料仍然不足(听觉),但是我们无须担心(感觉),因为我仍然看到前面的曙光(视觉)。” “会议中有很多人发言,意见不一(听觉),但是主办人没有眼光和远见(视觉),使很多人失望,甚至带着气愤离开(感觉)。”

“她的呢喃细语(听觉)使我心旌摇荡(感觉),一点也看不到里面的陷阱(视觉)。”

我们很容易发现,吸引人的文章里面充满三种类型的文字。

视觉型: 惯用内视觉的人处理事情的习惯是先用双眼去看,而眼睛的学习和处理能力最快,可以在同一时间里接收到多项信息,日子久了,他发挥视觉能力熟练了,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头多向上昂、行动快捷、手的动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2.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物。

3.能够在同一时间中兼顾数项事物,并且引以为荣。

4.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美、节奏快。

5.要求环境清洁,摆设整齐。

6.坐不安定,多小动作。

7.衣着整齐,颜色配搭很好。

8.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板、对冗长的谈话不耐烦。

9.多针对速度、时间、乐趣程度进行抱怨。 10.说话一开始便入题,两三句便说完。

11.说话声音大、响亮、快速。

12.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

13.呼吸较快而浅,用胸的上半部呼吸。

听觉型: 惯用内听觉的人,因为他处理事情都先用双耳接收和运用文字思考,日子久了,他发挥听觉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说话内容详尽,还会有重复的情况出现。

2.在乎事情的细节。

3.多说话,而且往往不能停口。

4.重视环境的宁静或音乐的质量,难以忍受噪音。

5.对用字很注重,不能忍受错别字。注重文字优美、发音正确等。

6.行为表现有节奏感。

7.事情注重程序、步骤、按部就班。

8.说话中常有描述性词汇或象声词,例如:“舒舒服服地喝汤。”

9.说话中常用连接词,例如:“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

10.说话声音悦耳,有高低快慢,往往善于歌唱。

11.喜欢找聆听者,本人也是良好的聆听者。 12.头常侧倾,常出现的手势是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脚常打拍子,走路时不疾不徐,表现出节奏或规律。

13.呼吸平稳。

感觉型: 惯用内感觉的人,因为他处理事情都是受内心感受的指引,日子久了,他发挥感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会有以下的特征:

1.注重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在乎与别人的关系但常常不善于处理。

2.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怀,注重感受、情绪、心境。

3.不在乎好看或好听,而是重视意义和感觉。

4.头常向下作思考状,行动稳重、手势少而缓慢,多在胸部以下。

5.坐着时比较静默、少动作、头多倾下。

6.说话低沉而慢,使人有深思熟虑的感觉,多用带有价值观的文字。

7.不善多言,可长时间静坐。

8.说话多提及感受、经验。

9.往往一次不能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而要分两三次才能说完。

10.多针对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批评。

11.呼吸用胸的下半部及腹部。

12.在乎身体接触。 13.呼吸慢而深。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

三个内感官分别以不同的强弱程度,造成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特点:

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因为习惯快速处事,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的行为处事模式是性急没耐心、不听别人讲话或者听的时候不专心、自以为是、不注重细节、容易出错。

内听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在事情未看清楚前便妄下判断,往往急于对事情下结论而罔顾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内视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只强调行动快捷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他甚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去促使事情继续快速进行。

内听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强调理据规条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他会振振有词地去为自己或事情辩护而不顾众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冲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因素,指出事情实际不是那样的。这类人多会与自己的感觉紧密拥抱,而看不到别人已经表现出的不满。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陷入愁绪之中而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来。

若内感觉强而内听觉之中的“自言自语”部分亦强,则容易陷入一个下旋涡式的自陷困境:在内心给自己编出一些引起负面情绪的话语,而这些负面情绪又引导自己注意更多负面因素去制造更多这样的话语。这类人容易发展出忧郁的性格

内视觉和内听觉都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往往做事勤快而且有条理,但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自己往往也容易因挫折而沮丧,会感到难以维持对自己的推动力。

三种内感官平均发展的人,人缘会好,容易被群体接受。

三种内感官都强的人,因为大脑里的神经元网络平均发展,会容易学习。

视觉型的人会与其他视觉型的人容易相处和配合,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会容易与同型的人相处和配合。

三个内感官能够平均运用的人,因为能够有效地与三种惯用内感官类型的人配合,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好。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在很多不同的人群中都容易被接受。

所以,三个内感官充分地发展,是内感官能力最好的境界,是一个人提升能力的方向。事实上,三个内感官充分发展的人,思想更平衡、全面,解决问题、理解事情的能力都会比较强。

中国人普遍地惯用内视觉,在我的经验里,视觉型的占70%。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视觉型的人一般只占约40%,不过稍高于听觉型(30%)和感觉型(30%)。这个现象,我认为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其一是中国的文字是视觉型的(象形文字),而欧美的文字则是听觉型的(字母拼音),因此中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的需要而惯用内视觉;

其二是中国人普遍自信心不足(请看“自我价值”一章),自信心不足的人倾向于心急,总想做得更多。心急使一个人紧张,使身体处于压力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的人运用内视觉比其他两个内感官更多,因为内视觉的神经元网络最大,能够处理数据的数量最多。

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这样的人是“凭着眼睛做人”的,即一切都以眼见为先。

当我们想一下什么最能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便不难设计出一些与之配合的语言和行为了:

1.他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说话应扼要、简短、保持轻快节奏。

2.多用手势配合所说的话,尤其是用手势显示出事情的立体情况。

3线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较易吸引他。

4.多用图画、图表、相片、样本。动的比静的东西更能吸引他。

5.多用颜色,色彩鲜明更能吸引他。

6.多用事例去鼓励他想象情景。

7.注意布置及装饰对象的整齐摆放。

8.给他指示或解释时,多做示范,少说道理。

9.少用文字,避免冗长文章。

10.多用视觉型词语。

11.美丽的人事物会吸引他的注意力。

12.送花、送卡会使他开心。

13.讨论事情时,问他:“你有什么看法?”“能看清楚吗?”“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

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听觉的人,即事事都会以耳朵先行,并且脑里经常有文字语言。凭此我们也可以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语言和行为:

1.多与他倾谈,当他说话时,点头表现出你是在用心聆听。

2.用有变化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表达出你的意思。

3.保持环境的宁静,或配上柔和的音乐。

4.说话和讨论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说明白,并且把其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

5.把规则、做法写清楚、齐全。复杂的内容分点写出。

6.请他重复一次你说过的指示,也经常重复他说过的话。

7.多写信、写字条给他,或者用电话、传真来保持联络。

8.多引用规则、指示及权威人士说过的话。 9.讨论后补上一封信或会议记录。

10.用押韵的口号、顺口的词语。

11.声调优美、说话得体的人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12.书信里、语言里的优美文字会使他开心。

13.讨论事情时,问他:“规定是怎样说的?”“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想想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感觉的人凭内心感觉去处理世界上的事,所以需要优先考虑照顾他们的感觉,我们可以凭此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语言和行为: 1.尽量多安排与他见面倾谈,并且尽量多地用悠闲的态度对他。

2.多询问他的感受,因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3.多提及过去的经验及心得。

4.他不在乎看起来或听起来怎样,而在乎事情给他的感觉。

5.他注重荣誉、名声、安全、有把握、踏实、持久力量。

6.多谈人生经验及感受。

7.强调对人的注重及关怀,强调人的价值。 8.让他接触实例,及与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9.他喜欢用手接触事物,喜欢亲手做时的感觉。

10.说话的语调应较为缓慢、低沉。

11.高雅和有气质的人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12.如何会使他开心:熟悉的人——身体接触,例如拥抱、吻脸、牵手等;不熟悉的人——送意想不到的小礼物,尤其是物轻意重、难得的礼物。

13.讨论事情时,问他:“你觉得怎么样?”“感觉会顺利吗?”“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吗?”

内感官能力提升方法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个人的内感官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三个内感官能力的各自比例也可以不断地修正。

打个比方,一个人此时的内感官能力是100,比例是内视觉80,内听觉5,内感觉15。经过训练,他可以在一两年内把全部内感官能力提升到10000,比例则修正为内视觉5000,内听觉2000和内感觉3000。

三个内感官能力加强了,这个人的思考能力、感受身边的人事物能力、未来策划的能力和自我推动的能力也就会大大地提升。

认识了内感官的原理,知道了自己惯用哪种内感官并且有意地去提升内感官的能力,潜意识也会向着这个方向搜寻。再加上刻意的练习,内感官能力会提升得很快。

提升内感官的方法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练习的机会。

提升内视觉的方法:

在环境里找一些可以计数的东西,例如台阶、天花板上的电灯、百叶窗的条子等,用眼去计算。

在上课时用眼去数座位上的人数。

坐公交车时,先有意识地看看眼前的景象,然后闭上眼睛,在脑里把景象里的事物逐一呈现,每有困难便睁开眼睛看一眼,再闭眼在脑里描画出来。

每有休息的时间便用内视觉想象某些人或物的模样,细节越多越好。

提升内听觉的方法:

在任何地方,每有机会便注意环境里的声音,逐一分辨那是什么声音。

说话时,有意识地注意本人的声调。

听别人说话时,有意识地从说话者的声调中感觉他内心的情绪状态。

提升内感觉的方法:

每有机会便注意本人内心的情绪感受状态,并且在心里用文字进行描述。

注意本人身体的本体感觉。

开始尝试这个练习时,可以一处一处地与身体各处的感觉联系起来(例如首先注意鼻尖的感觉,然后左边膝盖的感觉,然后右手拇指的感觉……)

与众人同处的时候,注意你的身体对每一个在你身旁的人的感觉及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