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启超为何要给李鸿章写传记?

 daixh3 2019-03-22

文|陈卿美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

但关于李鸿章的传记却少之有少,影响力最大的则是梁启超所著的《李鸿章传》。这部《李鸿章传》是李鸿章最早的一本传记,也是同时代晚清人写晚清人的代表作品。

梁启超是维新派领袖,李鸿章是清廷的重臣,两人根本不是一类人。梁启超是资本主义的代表,而李鸿章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李鸿章正是梁启超批判与讨伐的对象。

两人就像死敌,梁启超为何还要给李鸿章写传记呢?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写于1901年农历十一月,也就是阳历12月,而李鸿章则死于1901年11月7日,也就是说,在李鸿章死后一个月,梁启超就为李鸿章写下了传记。为一个名人写传记,时间如此迅速,实属罕见。

在《李鸿章传》一书的前言中,梁启超对自己写作初衷进行了说明,“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之笔力行之。”

梁启超为何要给李鸿章写传记?

梁启超

梁启超也承认,李鸿章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在晚清历史舞台上,李鸿章活跃了四十年,从创办淮军、创办洋务、创建北洋水师,到镇压太平军、剿灭捻军,再到主持外交三十年,参与各种涉外事务。这样的人物,梁启超认为要大书特书。

但梁启超也认为,李鸿章是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为此,梁启超特别提到了两人的关系,“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

梁启超坦承,两人是政治公敌,其实并没有多少私交,因此为李鸿章写传记也不是有意为其鸣冤。

“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梁启超表明了自己的写作态度。他希望,自己站在一个理性、客观的立场上,对李鸿章作出公正的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敢于抛弃成见,秉持公正的立场,毅然为一个饱受争议的政敌写传记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也是梁启超人格闪亮的地方。

梁启超为李鸿章立传,其实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梁启超是一个史学家,而且还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众所周知,他是维新派,这其中就包括史学的维新,他呼吁要来一场“史学革命”。他的代表作《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与《李鸿章传》几乎同时推出,震动一时。

梁启超认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历史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此,他特别列举了四大弊端。

第一便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中国史书成了帝王一家的历史,甚至是皇帝的家谱。中国史书很少能从国家、民族、国民出发。

第二则是“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中国史书中只注重知名人物,不注重社会群体。突出个人,忽视集体。

第三是“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物”,中国人记史,只能记前朝,对当朝多有各种隐晦,如此不利于国民了解当下的社会趋势。

第四是“知有事实不知有理想”。中国史书更多注重事实的记载,而少有社会趋势变化的总结与未来发展的预判。

因此,梁启超写李鸿章,一方面是因为历史责任感的推动,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构国人的历史观。或许,后者的原因更大。毕竟,只有打破原有的中国传统,才能凸显梁启超等人维新的价值。

在写作《李鸿章传》时,梁启超也提到了这点,“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

梁启超批评的,正是中国传统的写作手法。写人物,只记事,却不敢评论。

对于《李鸿章传》一书,梁启超打破了传统局限,“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简单说,就是夹叙夹议,敢于对李鸿章进行评判。有赞扬、有批评,总之,梁启超要的就是观点鲜明,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非常不客气。如他将李鸿章与多个古今中外的历史知名人物作了对比。人们常说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但在梁启超眼里,李鸿章给俾斯麦提鞋都不配。

梁启超拿军事、内政、外交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以内政论,俾斯麦能合向来散漫之列国而为一大联邦,李鸿章乃使庞然硕大之支那降为二等国;以外交论,俾斯麦联奥意而使为我用,李鸿章联俄而反坠彼谋。三者相较,其宵壤何如也!”

梁启超的评价很犀利,李鸿章与俾斯麦,一个地一个天,差得太远。“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然也。”

梁启超的这部传记大约10万字,只有薄薄的一本。后世出版的很多大块头传记,都是现代人翻译而成,大概就像“注水肉”。

梁启超不光写《李鸿章传》,还写过《王安石传》。李鸿章与王安石,虽然朝代不同,但两人都是一代相国。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则是,李鸿章“缝缝补补”,王安石破旧立新。为王安石立传,或许梁启超与王安石更有惺惺相惜之感。为李鸿章立传,梁启超批判的味道更浓。

《李鸿章传》让梁启超成了纪传体文学写作第一人。有人称其达到了司马迁以来史家从未企及的高度,该书成了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用全新的文体,引入现代历史观,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告别,以此唤醒国人,推动史学进步,或许这才是梁启超为李鸿章立传的真正目的。

梁启超更聪明的是,蹭热点。李鸿章死后仅一个月,他就抢先出了书。

一篇经典之作有时也要从网红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