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民歌叫《好一朵茉莉花》,真实地唱出了苏州人爱花、养花、赏花的文化习俗。茉莉花是茶花的一种,而茶花则包括茉莉、玳玳、白兰、珠兰、玫瑰、栀子、山茶等7种品种。苏州历史上可以说是茶花的故乡,至今苏州虎丘有茶花村(大队),有花农,有花神庙,有二月十四的百花节等。 旧时代花农种植茶花,仅供富人观赏、佩戴、装饰园庭而已。至清代,开始小批量用于窨制茶叶。茉莉、玳玳、白兰、珠兰等花卉,在苏州因以熏茶、窨茶为主,故称为茶花又称香花。据史料记载,过去苏州虎丘种花的农户清代称“园户”。 民国称“园作业”,解放前夕称为“花农”。1937年苏州花农达560家,栽种品种7种。用于窨茶用的香花占九成,尤以玳玳为多,花树总数达58万株。1949年,花农达2135户,香花种类仅存窨茶用的茉莉、玳玳、白兰3种,而茉莉花由于繁殖迅速,栽培较易,发展尤快,其产量为玳玳、白兰的两倍多。自此,茉莉、玳玳、白兰等香花改称茶花。, 旧时代的苏州城里,每到花开时节,就会有卖花人手提花篮,篮子下面放一块湿布,布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排排香花。像玳玳、茉莉、白兰、栀子等都可以一支一卖,也有的把这些花用细细的铅丝穿成头饰花,把白兰花穿成两支一对的胸花,卖给女孩子。旧时苏州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们最爱把这些香花插在头上,别在胸口,出入于公共场所。幽幽的花香引来的回头率是极高的。那些卖花的都是一些老妇,一身的土布,农村的打扮,充塞着苏州的大街小巷。她们一边兜售,一边会沿街巷叫唤:“栀子花——白兰——花”。拉长的叫卖声,在狭长的小巷中四处回荡。白兰花犹如纤纤玉指,洁白而亭亭玉立。说她是花还不如说她是玉,娇小而修长,纯洁而无暇。抓在手中,几乎怕手指太粗苯把她抓坏,托在手心,惟恐手心太热把她烤焦。对此卖花人却是大有办法,她们把麦秆劈成两半,用这种麦秆片交织编成一只只小小的花枕。花枕仅5CM长短,里面装着一支白兰花。这样包装使得白兰花香气宜人,而且不易碰伤。把这样的花枕挂在胸口真是花香袭人,妙不可言。这样的白兰花的包装,最能代表苏州吴文化的精细和雅致。如果说我们现在还能在街头看到卖花人的话,但已经看不到那种精细雅致的花枕一样的包装。 白兰花有这样精致的包装,而茉莉花却有很动人的传说。其中唐代苏州名妓真娘的故事是最委婉动人的。与杭州苏小小齐名的真娘却与茉莉花有着历史的联系。真娘出身长安书香门第。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逃避安史之乱,在逃难的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后被诱骗入妓院。但真娘她守身如玉只卖艺,不卖身,最后终因真娘为保贞节,悬梁自尽。苏州名士为之动容,集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载花种树于墓上。真娘墓人称“花冢“。历代文人雅士每过真娘墓,对绝代红颜不免怜香惜玉,纷纷题诗于墓上。传说茉莉花在真娘死前没有香味,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从此茉莉花就带有了香味,所以茉莉花又称香魂,茉莉花茶又称为香魂茶。此女此花如此交织的姻缘,不能不说为我们苏州文化增添了一份传奇般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