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日的苏州,雨真的很少。你们的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谷雨那天没下雨,可能今年天气干旱少雨,缺少雨水,梅雨季有可能是干黄梅。 前几天下了两场大雨,有一日还是夜里,是公司同事的儿子正好要送去留学的凌晨。他说,雨特别大,把行李搬到安排接送的车上时,他全身都淋透了,也许是老天爷替他们流了眼泪,所以父子两人轻松道别,互祝平安。 雨水洗净了空气中的浮尘,带来丰沛的湿气,此时,正值白兰花、栀子花次第开放,极好闻。这是盛大而热烈的夏天来临前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 白兰花是虎丘“三花”之一,与茉莉花、玳玳花并称为虎丘“三花”,是虎丘街道辖区最具代表性的园艺文化。 每至春末夏初,在阿婆的花篮里、在爱花人的胸针上、在小娘鱼的手腕上,常常能看到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三花”的倩影,闻到阵阵幽香袭人。2022年的春天,这些夏天提前“绽放”,出现在了核酸检测的凭证上,“三花”承载了无数虎丘人美好生活的浓厚记忆,如今被刷爆了苏州人的朋友圈。 ![]() ![]() ![]() ![]() ![]() ![]() 每年的5-8月为“三花”开花期,玳玳最早,白兰次之、茉莉稍晚。这三种花花形各异、香味不一,却都体现着苏州城的气质、苏州人的品位。 ![]() 从明清时兴起的花朝节常年都在花农聚集的虎丘地区举办,又称百花生日、百花节、花神节,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清嘉录》《吴郡岁华纪丽》里都明确写了农历二月十二是苏州的百花生日。 每到花朝节这一天,花农们都要到花神庙焚香、聚饮,保佑花卉茂盛。正如唐诗《社日》写的“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入夜,花农们还要手提花灯,抬着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带游行,举办花神灯会。在饮食方面,除了饮酒、吃花糕,苏州民间还有吃油炸玉兰片的习俗。 有人说,虎丘地区栽种“香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29年宋朝,在虎丘赏“三花”,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体验。1982年出版的《苏州风物志》曾写道:“在夏秋季节,游罢归来,从山麓环山溪和山塘街一带走过,更可以闻到一股股馥郁的花香,望见一幢幢玻璃盖顶的花房,真是'入目皆花影,放眼尽芳菲’,游虎丘处处闻花香,这也是一种乐趣。” ![]() 这三种花,洁白而芬芳。白兰的香气随风弥远,常只闻其香而不见其花。栀子,亲近可喜,人人得以一亲芳泽。至于茉莉,约莫是苏州人最爱的花之一了,不然怎么会有那首传唱许久的《茉莉花》。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苏州的白兰、玳玳、茉莉等花又被统称为茶花,主要用作窨茶。早在明代,苏州就有以花窨茶的手工业作坊,到了近代,茶花又被用来提炼香精,尤其是白兰花,花和叶都可作为白兰香型的原料。除此之外,茶花还可入药,用途十分广泛。 三 花 / 白 兰 花 白兰花没什么特别的,却江南地区许多人的心头所爱。 白兰花白洁如玉、体态修长,完全绽放时她会像是一朵迷你的莲花,而街头叫卖的白兰花都是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的。 ![]() 白兰花的香气,没有茉莉和栀子那样直接,若说栀子如少妇,茉莉则像未出阁的姑娘,而白兰更像是恬静的小丫头,温婉淡然。 清人郭蛰云曾作《玲珑玉》,描述自己采撷白兰花放置于水晶盘中欣赏,亦有插花供胆瓶之人,暗沁甜香,明镌软玉,皆是为了闻香。 ![]() 胸前佩戴白兰花是苏州人寻常生活的仪式感。用铅丝将两朵白兰花串起来戴在胸口,小巧、不引人瞩目,却又能时刻散发出夺人的清香。 那一声“栀子花,白兰花”,填满心头的,却是一篮的清纯芳香。其实,不只在苏州,在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方都能看到叫卖白兰花的身影。 三 花 / 茉 莉 花 北宋词人柳永写茉莉花茶:“沉浸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留。” 一朵茉莉花,香漫一座城。 ![]() 苏州的阿婆通常把茉莉花做成手环,小小的花环,惹人可怜,香气扑鼻,熏的人只想占为己有,仿佛清风徐来,带着阵阵凉爽。一朵朵小小的茉莉,由一根细细的铁丝穿过,起始处和结尾处铁丝扭成钩状,如此便可以扣牢了。 通常茉莉是阿婆自己家种的,清晨摘下,很新鲜。清晨带着露珠的茉莉,中午在市里各处,等待着留在一个陌生女子的手上。不知是花如少女,还是少女如花。 在旧时,很多苏州人初夏的早晨,是被茉莉花茶唤醒的。在面馆里吃完一碗肉丝面,踱到茶馆,泡上一杯茉莉茶,香氛迷人。 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原料。精选茉莉花,通过传统的窨制工艺,把茉莉花的香气融合到茶香中,“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如此天堂香味,倾倒无数茶人。 三 花 / 玳 玳 花 ![]() ![]() 说起玳玳花,提起它背后的饮食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那段历史非常悠久的花茶史。在中国的花茶家族中,玳玳花花茶可以说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枝独秀,并因为其独特的香味以及那醇厚的口感,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玳玳花花茶也被人们誉为“花茶小姐”,从这个称号咱们就可以看到玳玳花受欢迎的程度。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夏趣(寓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