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广东青年画院名家系列访谈·方楚雄·林淑然 项目策划:孙洪敏 方楚雄,1950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博南元梅 97cm×388cm 2019 谈写生:有些作品为了追求个性,画得非常自我,但是那种自我的能不能产生共鸣?
大理梅花写生(2019) 记者:客观对象没有线条,只是在观感层面的颜色上给一些提示,但是我们在国画里面需要把笔墨线条提炼出来,这个过程当中往往受到对象的牵制,想请问,在提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样构思和创作呢? 方楚雄:这和画家的艺术修养、审美追求不同,他在客观对象里面索取东西也会不同。
孙洪敏:方老师说得特别到位,其实包括电影、电视剧,它能够打动你,就是因为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它能够触动人的神经。艺术作品一样的,老百姓真喜欢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它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能够打动更多的人。 从化梅花写生(2018) 方楚雄:所以说经典就是在各个时期能够被留传下来的,能够被大众认可的,才称之为经典,虽然有些作品很有个性,但是不能被社会接受也不能成为经典。 孙洪敏:没错,有的人是吸人眼球,但是未必能打动人。 从化梅花写生,2018 记者:郝鹤君先生说,写生时一般要求学生现场完成作品,强调尽可能画好完整的一张画,不要画半成品。请您谈谈您的经验。 方楚雄:写生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由生活给你启发,让你激动,然后产生灵感,变成创作;有一种是先有想法,再去生活找素材填充,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这两种方法我都有做,各有好处。在现场勾一些简单的大构图,收集一些素材回来创作,这样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约束。而现场完成,可以画得较充分,但一定要写出对象的特点及给你的感觉,这种写生已经是带有创作性的写生。这两种我觉得都可以。 20世纪80年代初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用一张大毛毡、宣纸铺在地上直接用笔墨写生,2000年以后我的腰出现问题,没能弯下腰,趴地画画。之后我基本改用勾速写,每次下乡写生都差不多画一整本速写。有时一天能画三四张,学生每次跟我下去写生,因为他们写生还不熟练,我画完了转下一个点时,他们往往才画了一半,但是经过多次锻练,他们的写生能力进歩很快。 曹溪元梅 145cm×356cm 2018 谈艺术经验:作品要有生活感受,要有难度才能够给留下来。 记者:您多次做国画展的评委,请您谈谈落选的作品原因,同时也后学者提出一些建议。
但话又说回来,美展能否入选、获奖,评委是关键。一些评上金奖的作品,也不见得就是最好,所以也不必太过在意。
一树清气满乾坤 365cm×145cm 2019 记者:李可染先生说我们要有最大的勇气打进去,有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您怎么样看待传统和自己风格的关系? 方楚雄:李可染的这句话非常经典,传统博大精深、浩瀚无穷,一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你怎么样去学,学哪一个点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学完以后还要能够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习传统要消化。现在一些年青人喜欢上传统的东西,画得很有古意,这很好,证明传统的东西还是很有魅力,但我总觉得学习传统最后还是要画出自己的面貌。
246cm×125cm 2019 记者:当下我们怎样让花鸟画与时代发生关系? 方楚雄:花鸟画不可能反映社会的变革,也不可能表现重大题材。但是花鸟画有审美的功能,现代花鸟画要有生命力,最好能表现出时代的精神。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与古人不同,所以你画出来要给人家感觉是新的,花鸟画的传统太深厚,太有程式,所以容易产生陈陈相因。 孙洪敏:年龄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表达的方式就自然不同,它就有时代的烙印,它不是刻意的,它是无形中流露出来的。 博南元梅写生稿(2019) 谈年轻一代:要把握好自己,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画自己的画,不必跟风追时尚。 记者:您怎么看待我们广东青年画家的绘画水平,与省外的差距及优势在哪里? 昆明金殿钟楼(2018) 记者:广东青年写生的特征是不是跟岭南画派精神有关? 方楚雄:有关系,岭南画派提倡包溶、创新,强调生活、写生,提倡接地气、受众面,这些精神现在都不为过时。 山竹台风劫后——鼎湖山写生(2018) 记者:现在我们接收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宽泛,微信、抖音等都很流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里面,年轻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创作心态。 山竹台风劫后——鼎湖山写生(2018) 记者: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生活的问题,应该找工作还是继续创作呢,这两条路该怎么选择? 方楚雄:我经常跟学生们说,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找一个工作稳下来固然好,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生活稳定了,没有后顾之忧。不好的是稳下去以后你就是疲于工作,上课、备课什么的,画画就基本上就放下了。
东非狒狒 180cm×97cm 2018 记者:您从艺这么多年,有没有一些简单直接的建议给年轻画家。 梅林五珍图 247cm×202cm 2018 谈生活:太太(林淑然)做了很多的牺牲,基本上很少画画,直到在岭南画派纪念馆退休后才搞了第一个画展,所以也很不容易。 记者:赵无极说他的功劳有一半是他太太的,我想请问方老师,你们夫妻怎样处理创作和生活的关系的。
方楚雄和林淑然在八分园 记者:她是您的第一个观众,有听到不好的意见的时候,会不会回头反思她提出的问题。 方楚雄:画肯定要给观众看的,她也是观众,观众对你的画有什么评价,你要思考,不管对不对,肯定里面有原因。 西南小村(2018) 林淑然:我跟方老师从同学时期开始认识,我也欣赏他的才华。他从小就开始学画画,我比较大才接触画画,基础绝对没有他这么扎实,也不够他勤奋,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家庭不可能两个人都争在前面,所以这么多年,我觉得做辅助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我个人甘于做影子,能够辅助他,我也觉得挺好的。这么多年能够在他身边看他画画,看到他那么勤奋,看到他不断出作品,自己也很受感动。 野象谷 300cm×248cm 2017 方老师这个人别人是打击不了的,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所以你越打击他就越来神。反过来因为我的手很生,有时兴来画一画。他看了批评为主,他一批评我就泄气了,不画了。所以说不同的人对待意见的态度不同,也是一个人成功和失败的影响因素之一。 瑞獸 221cm×145cm 2018 现在我把画画当作一种娱乐,也跟着他出去写生。过去以他为中心,但是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也要以自己为中心,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我女儿也这样劝我,所以这些年开始给自己的时间做一点点安排。家庭现在也放得下,学点自己喜欢的,有感受就来画上几笔,没什么压力。所以现在我过得挺充实、挺开心的。 深山聚猴 138cm×69cm 2019 空谷幽香 138cm×69cm 2019 访谈工作组与方楚雄、林淑然合影,左起:梁振杰、林淑然、方楚雄、孙洪敏、黄伟哲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