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才如果没有考上举人,还可以做什么工作?

 李淋人 2019-03-22

 跟举人相比,秀才的身份,往往比较尴尬。它的位置,正好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如果跟普通百姓,秀才自然待遇更高,毕竟他们对科举考试要求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掌握。其中部分秀才,对律法典章,掌握得也很好。可是,秀才在过去,仅仅是拥有“功名”的身份,只是获得生员的资格。

这种跟举人获得“官员”身份相比,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后沟。而且,对于多数秀才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办法考上举人。即便是那些少年天才,在十几岁考中秀才,也可能到几十岁还是秀才,没办法再进一步。

既然考不上举人,总要有条出路。对于这些秀才来说,比较辛苦的工作,可能是回家务农。毕竟这是体力活。当然,秀才并不像一般印象中,都是文弱书生的模样。

过去有很多读书人提兵上阵的例子。而且,对于秀才来说,务农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朝廷虽然没有给秀才官员身份,但是免除了秀才跟他妻子的赋税徭役。对于过去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赋税徭役的重担,可以轻易压垮一户乡间平民。

秀才免除赋税徭役后,一年的辛苦耕种,就能够收入自己的粮仓内。朝廷对于那些有潜质,被考试中较靠前的秀才,也有一些补贴,会按月给他们发放粮米。秀才靠着种田,只要不偷懒,不糊涂,也足够养活自己跟家人。

不过,对于秀才来说,他们都心有不甘,或者不愿从事农活。而且,也确实有其他途径,可以让他们另寻出路。秀才学问有限,可毕竟识字,对科举考试,也有一番自己的亲身体会。

很多书院,或者富户人家的私塾,都愿意请秀才给孩子启蒙教书。教书自然有报酬,而且,也比种田干活在体力上更轻松些。

如果秀才教书的话,遇到一个资质禀赋较佳的学生,就会可能培养出一个在科举道路上走得更远的读书人。这样一来,秀才的名望,也会提高很多。

这是那些一辈子种田的秀才,很难获得的结果。可是,过去私塾书院毕竟有限,里面设立的职位也不多,常年又都是由固定几位先生教书,竞争非常激烈。一些秀才就会到衙门里去担任书吏、幕僚这类工作。

书吏跟幕僚,虽然都是官服衙门的工作,却没有正式的级别。他们不在正式的编制内,待遇也不并不固定。幕僚起源较早,书吏则要到清朝时,才开始设立。这段时期,也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书吏跟幕僚处理的工作,都偏向于文书和档案管理这类事务。以清朝为例,朝廷在地方设立在省、府、州县的各级衙门,大部分事务,都需要依靠书吏跟幕僚处理。因为府衙设立的官员极为有限。如总督,虽执掌几个省份军政大权,朝廷为总督设立的办公机构,只有总督一人。其余人员,基本都是总督自己招聘的亲友团。

有些时候,官员自己不愿出面,都会把事情交给幕僚书吏。他们也可以借此掌握大权。文书档案工作虽小,却涉及地方大小事务,本就比较复杂。

一般科举中,也较少学到这类事务。如果没有人亲身授予,往往很难学会。幕僚书吏之间,又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是父子,或者是师徒。因此,秀才要进入这两个职位,往往需要有特殊的关系。

即便是幕僚书吏这两个工作,一般来说,举人也会比秀才更容易被选入。毕竟,以举人通过的科举考试难度,确实更容易比秀才更有含金量。除了这些工作,秀才平日里也可以帮助普通百姓写讼状,打官司。

明清时期,中国就有专门的讼学,他们以官方律学为基础,融合技巧和实际案例,帮助别人打赢官司。当时这些专门负责诉讼的人,还有一些教材,如《邓思贤》、《公理杂字》,以及《四言杂字》、《六言杂字》等启蒙读物教学传播。这个过程中,讼状如何写就很关键。很多秀才靠着给别人写讼状,也获得不错的待遇。

当然,也有那种一辈子继续苦读,就想考中举人的秀才。在过去,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所以,清朝的时候,还特意有一个规定,如果秀才考中举人已经超过七十岁,便不许再授予官职。因为岁数太大,根本就没有办法处理公务。

而且,对朝廷来说,这么大岁数才考中举人,就会被评入资质一般的行列。没有必要浪费资源,搞特殊栽培。可即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往前冲,大部分人都被拍在沙滩上。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