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个题|文言文断句并不难!

 老刘tdrhg 2019-03-22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今天王老师给大家讲断句知识,后面有三道练习题,同学们将答案直接留言在下方。

考点精解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在古诗文阅读 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断句,能力层级为B级。

断句步骤

第一步:读懂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第三步:借助特征规律,巧妙断句。

特征规律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注意:① 专有名词,如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地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另外相连的名词、代词或形容词之间往往要停顿。

例题: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颇挟其/将有专制之患/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于斯见之。

译文: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的时候,章献临朝称制,很倚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臣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君主之德一天天成就,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1)句首语气词和表谦敬的副词前面可断句。如:其、盖、凡、唯、盍、夫、且夫、窃、请、敬等

2)句首关联词前多可断句。如苟、纵、是故 、遂、于是、向使、无论、至若、是以、然则、犹且等

3) 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 如:也、矣、欤、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4)句中虚词前后不能断。如以、于(乎)、为、而、则、且等连词用在句中。

例题:

天下事有难易?为之,难者亦易;不为,易者亦难。人之为学有难易?学之,难者亦易;不学,易者亦难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规律三: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道”等动词,可据此理清问答者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题: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左/左/乃陷大泽中。

译文: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题: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译文:行善多的人,即使有少数过错,这只是'过失',没有达到致命的程度。积累恶多的,即使有一点善行,也是无意中做对了,不能使他存在下去。君主听说了这番话,可以惊悚畏惧;百姓听说了这番话,可以改变脸色。


规律五:辨句式  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

判断句:“……者,……也”是典型的,

被动句:为……所……”“见……于……”

反问句或固定句式:不亦……乎” “孰与……乎”  “如……何”“得无……乎” “无乃……乎”  “安……哉”  “况……乎”等

宾语前置:“何……之有”   “唯……是……”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  定句读

2、找虚词    定句读

3、察对话    定句读

4、据修辞    定句读

5、辨句式    定句读

文言断句客观题断句技巧

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根据停顿点的不同,进行分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先排除一组:根据第一步的分组,分析比较先排除错误明显的一组。

再排除一项:剩余两个选项,排除错误,确定正确选项。

链接高考

(2017全国卷1)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017全国2卷)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017全国3卷)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