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孙国强,别署璞堂。山东潍坊人。 1985年始先后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高研班、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书法工作室、北京大学魏广君山水画工作室求学研读。 2012年开始先后发起成立潍坊市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概学社、抱朴精舍金石文化研究会、中国写生会潍坊分会。 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研究员。 北京时代美术馆研究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 文化行者、水墨画家。 现执教于潍坊学院美术学院。 直向造化取真魂 ——孙国强山水画浅谈 文/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书法篆刻院研究斦副所长) 鲁人孙国强是当今不多见的有才情、富于创意的山水画家。 当下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多样,作品面貌各异。大体而言,传统水墨山水努力寻求笔墨与图式的双重突破;新水墨则在画面意境与肌理效果上做足文章。国强近年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取长舍短地提升自己的创作。他一方面深入传统,潜心发掘笔墨自身的形式表现力,将自己饱滿的激情贯注到画面的一笔一墨之中。另一方面又能够力避迂腐守旧,致力于水墨与宣纸的视觉效果探索。这两方面在他作品中显示出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壮阔深远的艺术境界。他以传统的用笔用墨功夫保证了作品的自然性与真诚感,水墨肌理的营造又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到山西写生,从他选取山川景物的眼光,挥运笔线的写生手法,可以看出异于常人的、高度的概括能力,寥寥数笔就能够突出画面的的开合气势,写意性很强。大笔触的墨块乍看之下显得粗头乱服,实际上墨色却是浑厚通透、生机勃勃。可以见出他对傅抱石的用墨用水法有着独到而深入的理解。明清绘画传统对用笔十分考究,但是墨法还有发展的余地。国强能够在传统上继往开来,强力去确立自己的创作面目,极为可贵。相信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将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完善,能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新样式。 辛未年中伏,广君于京城云奕阁 厚积薄发,自然而成 ——品读孙国强的山水画艺术 文/周晓光(潍坊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绘画的题材与技巧只是艺术家宣泄情感方式而已,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满足于再现眼前景物,而是关注人与自然相通,心灵和画作的高度契合。国强为人率真,治学勤奋,足行千里,别名“行者”,他的山水画从未给自己限定固定的模式,边走边画,把主体心性体验从容记录下来,风格多变而自在。 古人收集素材靠“目识心记”,虽然也有具体地点,但更多的是画家心目中的山川。现代中国画家借鉴西方风景画的写实方法,用毛笔直接对景写生,在靠近了真实世界的同时,也弱化了笔墨和精神境界的表达。国强接受过学院国画系科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也打下了厚实的素描速写基础,任教后艺术创作、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齐头并进,远赴中国美院研读史论,大量临习、品鉴、揣摩历代山水大师名作,追踪古人,充实涵养。近几年,他面壁领悟,寻找突破口,用写生的方式进行创作,远离那些程式化的物象,不单纯写形而是写心,努力发现自己所感动的东西,作品笔简意丰,个性日见明显。 读国强的画是一种享受,他把山脉岭峦视为生命体,每年都要上山几次,与山川共同浸润融合,体微察末,注视着大自然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面对作品,似乎能闻到泥土草木的气息,带着一种未曾深加工的本真和拙朴的效果。他喜欢南方山水的清幽雅意,也喜欢北方山水的浑厚粗犷,并尝试着将北派的山水和南方山水的灵秀巧妙融为一体,既保留了人文传统的价值取向,又不被眼前的自然外表所左右,是写实和写意、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太行山、五台山、泰山、崂山、五莲山、沂蒙山的重峦叠嶂,山西晋中、晋南的沟壑窑舍,秦岭、皖南、湘西的密林溪涧,激发出的不仅是灵感和活力,还有勇气、品格和精神,那些山前屋后平凡的景物,杂树、山路、石桥、磨盘、山坡的牛羊、庭院觅食的鸡、劳作的农夫,传递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充满温情的人间烟火。 在国强的远眺观望中,以小观大,取其大势,攫取不同地貌特征的结构特点,因景布局,用条幅显示高远,用横幅显示广阔,或焦墨白描,或湿笔清墨,都能运用自如,各显其妙,构筑了欢悦跳动的但有内在秩序和节律的意味形式。他在写生创作中尝试用笔代墨,以书入画,将浓作淡,化繁为简,力透纸背,由于减少了用水,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用笔,痛快恣肆挥洒,柔中寓刚,直抒胸臆。其另一类作品则水墨交融,野逸狂放,云涌泉流,意趣高远,尤善运用不同形态浓淡的点线,随意皴擦点染,铺写出时浓时淡、若聚若散的流云,或者骤雨乍晴的瞬间,近看墨痕点点,远观浑厚华滋,山幽水明,尽管是真实的场景,但仍有一种盎然的诗意弥漫其中,给观者留下充分遐想的空间。 痴墨堂记 文/李念奴(著名学者,评论家) 痴墨堂上,有万水千山在。 客访痴墨堂,每觉如入名山,顿生仰止之思;又如临巨川,频兴望洋之慨。观其盈几满壁,炫目激心之作,又岂仅如行山阴道上。太行之磅礴,秦岭之雄秀,并来一室;陕北之浑壮,湘西之瑰美,同生此案。至若东镇沂蒙之朴峻,五莲九仙之逸出,一一罗列,不能胜言。绕室顾盼之际,使人油然而起振衣高岗,濯足远流之想。 主人幼习丹青,于吾国古典绘画浸淫久深,既壮游学四方,屡得名师大雅之益,遂能不拘成格,别开生面,于驾轻就熟之外,多所阐发。故每有所作,于蕴深涵富之间,使人能见新意,诚非一般俗手所能望及也。是以鹊起桑梓,早佼佼于潍滨;鹤鸣皋泽,渐有声于海内。 画如其人,观痴墨堂主人诸作,于此语犹能会心。主人半生踪迹遍天下,外师造化,得云山之真意;中得心源,抒性灵之华章。观其大幅,每勃然而神壮;味其小品,能豁然以心清。余见其太行诸巨幅,始悟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余又尝有七绝一首,咏其《春到江南》扇面云:“春到江南事事迟,看花如雨雨如丝。烟波亭上一蓑钓,归去归来都不知。”亦约略可见其一斑。 吾潍之上,画人济济,伙矣众矣,何可胜数,然多无足取,更不足论。此无它,有大性情、大境界之人少尔。可取而论之者,三两而已。痴墨堂主人其一也。古人云师古人,师外物,师我心,为历来众家所乐道,然真能明其三昧者,其实无几。此言大意,即初师古人,继师外物,终师我心之意。其云师我心者,乃为最高之境界,然能到此地步者,实已寥寥。余以为师古人易,师外物亦易,而师我心难。何以言之?古人之妙,天地造化之胜,在在可见也,人人可得而学之,独我心不然。诚然人人皆有心也,然断非人人心中皆有物也。设若心中空无一物,则何以师之?又何能师之?以此知所谓师我心者,非胸有丘壑江湖通古今之变者不能为之,非高人奇士不能为之。此痴墨堂主人者,可称其人乎? 我以为然。遂有此记。亦无非入宝山不能空回之意而已。 主人者谁?璞堂孙国强也。 2016.7.4. 豹庐主人记 孙国强师友画评 国强任教于潍坊学院美术系,丰厚的家学渊源和多年来的修养,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国强善于思考总结,给人稳定持重之感,他多次进京拜名贤学习深造,问道于当代艺坛各宗各派,拓宽了艺术视野,增加了艺术阅历,对自己的目标更坚定不移。他经历愈多愈显澄怀淡定,道性清远。他在家乡倡导创办“艺概学社”。为当地青年艺术家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几乎是白手起家,难度很大,国强不因困难止步,用大无畏的精神带领同道把“艺概学社”筹办完成。其所谋事业不为一己获益安宁,而是为朋友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谋求发展方向,豁达大度有古贤遗风。国强的理念是要让艺术之花在故乡开出别样的颜色,别样的精彩。实际上,艺概学社的成立对丰富地方艺术的多样性,确实起到一定作用,学社为当地艺术突破地域的局限,为青年人求学进步起到桥梁作用。同时,这个学社既是学术性平台,又是向社会普及艺术知识沟通对接的平台,它的公用和潜藏的价值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凸显。国强牺牲了许多个人宝贵的时间,在自身取得一些成绩的情况下,做了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工作。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责任感,是儒家理念奉行的道德精神的体现。 ——何金拾(著名画家) 艺海之路并非坦途,跋涉者更多时候充满的是艰辛,所以,求学问道决非一朝一夕之事。国强弟自称行者,勤于写生,把生活当做艺术; 平静、淡然的面对自己、面对自然;始终保持一份纯真、素朴的心思。这很难得。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画者都应该追寻的方向和美好的意愿。 ——沈光成(著名画家) 国强兄为人率真,性情朴厚,治学勤奋,修养全面。多年来他笃定性情,志存高远,足行千里,边走边画,自谓“文化行者”。他把主体心性以画记录,艺术风格多变且自在。近期,他破壁领悟,在保持中国传统笔墨形式的基础上,注重画面结构,心象交融,把中国画的意境和哲思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作品笔简意丰,个性日渐明显。 ——张宜(山东美协副主席 著名画家) 吾潍之上,画人济济,伙矣众矣,何可胜数,然多无足取,更不足论。此无它,有大性情、大境界之人少尔。可取而论之者,三两而已。痴墨堂主人其一也。古人云师古人,师外物,师我心,为历来众家所乐道,然真能明其三昧者,其实无几。此言大意,即初师古人,继师外物,终师我心之意。其云师我心者,乃为最高之境界,然能到此地步者,实已寥寥。余以为师古人易,师外物亦易,而师我心难。何以言之?古人之妙,天地造化之胜,在在可见也,人人可得而学之,独我心不然。诚然人人皆有心也,然断非人人心中皆有物也。设若心中空无一物,则何以师之?又何能师之?以此知所谓师我心者,非胸有丘壑江湖通古今之变者不能为之,非高人奇士不能为之。此痴墨堂主人者,可称其人乎? 主人者谁?璞堂孙国强也。 ——李念奴(著名评论家) 国强近年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取长舍短地提升自己的创作。他一方面深入传统,潜心发掘笔墨自身的形式表现力,将自己饱滿的激情贯注到画面的一笔一墨之中。另一方面又能够力避迂腐守旧,致力于水墨与宣纸的视觉效果探索。这两方面在他作品中显示出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壮阔深远的艺术境界。他以传统的用笔用墨功夫保证了作品的自然性与真诚感,水墨肌理的营造又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魏广君(中国画家画院 著名画家) 读国强的画是一种享受,他把山脉岭峦视为生命体,每年都要上山几次,与山川共同浸润融合,体微察末,注视着大自然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面对作品,似乎能闻到泥土草木的气息,带着一种未曾深加工的本真和拙朴的效果。他喜欢南方山水的清幽雅意,也喜欢北方山水的浑厚粗犷,并尝试着将北派的山水和南方山水的灵秀巧妙融为一体,既保留了人文传统的价值取向,又不被眼前的自然外表所左右,是写实和写意、现实和理想的结合。 ——周晓光(著名画家 评论家) 古往今来,山隂道上不乏觉悟者。潍水之上唯贤弟也。凡大贤者同道之中必多提携于他人,艺概学社不遗余力。当下拜金者倡盛之时,倍感难能可贵。人生一世三两知己足矣,愚兄不才能与贤弟为伍已是大幸也。 《好风相从》尽显贤弟赤子之心,钦佩之至感怀于此。 ——张奎文(著名画家) 初秋八月,西藏支教期间欣闻国强兄与其父欲举办父子书画联展,我深为其学业有成感到高兴。国强兄出身文化世家,深受老潍县传统文化及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我们是山艺校友,又都是在较小年纪跻身省内最高艺术学府的"小天才",大学毕业后,还先后在刚组建的潍坊高专任教,国强兄的儒雅、认真和综合学养令我钦佩,工作之余,我们时常一起谈画论画学画,他的学识之广和爱好多面深深影响了我,给我在将来深造道路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动力。再后来我问学执教于北京,二人虽不常常见面,但每每书信联系电话往来依旧倍感亲切。十几年来他往来南北求学写生,在史论、鉴赏及中国画等领域研究上广开多面。凭借其天赋勤禀,在山水画创作上师法古今,坚持正道。所作大气磅礴。厚重古朴。常令吾过目不忘。才高心正是国强兄现在及将来大成的必然。 遥祝国强兄展事圆满成功! ——王晓伟(中央美院 著名画家) 山水画家孙国强乃我京华问学同门师兄,真性情,真心怀,假正经;有见识,有胆识,无酒量。他对艺术永远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状态和一种生动的姿态。是行者自然选择诗和远方,他率领“艺概写生军团”穿行于祖国河山大川去探求心中的真美、深美和大美。优逰、恬淡的创作心态更为他的作品平添了几分质朴自然和率意天成,不在寻常巷陌,不在小桥流水,而在山林水泽的至远处、至深处……我相信,关于山水画的梦想,注定会贯穿国强兄的一生,不需要内心去坚守什么,因为山水本身就存于他的生命之中,他只需随着一天天的日月升沉,在寂寞与狂欢的交替伴随中,期待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时刻翩翩起舞…… ——白露(著名书法家) 痴墨堂主国强幼承家学,习书善画,稍长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此后卅载,执教潍坊学院同时,北赴京城,南下钱塘,于书画实践、书画理论、书画鉴定诸方面学习进修,板凳坐冷,上下求索,又百计蒐求古代年画、戏画艺术品,积极组织同人画会,精心安排一年数度集体写生活动,……零零种种,培植着他的学养与品位,精进着他的创作与研究。其山水蔚然深秀,清新大气;其用笔日趋迟缓,钝拙松灵;其画风质朴中蕴藏灵动,空灵处透出苍厚,稳步提升,更上层楼。 人生若只如初见。三十载光阴匆匆而逝,璞堂兄为人厚道,朴质率真,为学勤勉,艺理兼修。于山水的痴迷始终如一,不焦不躁。于画理的研读夜以继日,静心沉潜。对于璞堂来说,山水是一条通途,维系着自身的学术理想,更维系着自己的人格理想。《老子》云“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璞堂的一切努力,均会转化为壮盈的笔墨精神与山水意境,不断充实其山水画作。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笔墨惊天地云山入画图 ——记学院派画家孙国强 作为国强的老大哥总想为我这位老弟写点什么,近日幸得空闲,回忆朋友间“赌书泼茶”的闲趣,兴致所致提起拙笔记一下我这位“学院派”的挚友。 国强吾弟出身书画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谓之根底,得予素养。十七岁入山东艺术学院,师承张志民、梁文博等先生。博采众长,获益良多。“而立”之后,负笈游学于江南,精研书画鉴定及史论,受业于王伯敏,毛建波先生。不数年,遂湛然而粹,渊然而深,骎骎乎超于常人矣。 吾弟性格洒脱,不慕浮名,有高士之风。静应诸物,尊“道法自然”,尤重写生,遂遍历足迹于大江南北,面景造意,写山峥骨,求本真境界。 其画愈发老辣古拙,构图考究,自然天成。 近年来,国强专治山水,立足传统法脉又融自我。笔墨谨严,意蕴醇厚。其画水融,浸润参差,画为高深广大、洞察幽微。非见识宏远、笔墨老道、学养丰富者不得,实乃学院派翘楚。有论者曰:“翰墨疏离,远尘世,归本原。" 君有奇才任翱翔,我愿国强日玥熠。 ——孟永胜(著名画家) 孙国强君,从艺凡三十春秋。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强以翩翩少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于省城济南师从齐鲁耆宿黑伯龙、张志民诸家。旋归故里,执教鞭于高楼深院,司职大学美术。 世纪之初,再赴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从师王伯敏、毛建波先生攻读美术史、书画考据、博物析赏。新时期以来,复两度晋京,参加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魏广君二导师主持的现代书法及现代水墨山水专项高研班的学习深造、潜修精研。眼界日宽、境界日高;思虑日宽、手段日高。艺业益臻娴熟,面貌焕然一新。渐入佳境,大器乃成。 国强君工山水,兼及花鸟、人物。能诗,每与侪辈文字交。精鉴赏,富收藏,嗜读书,喜游历,频行旅。遍访名山大川、圹埌僻壤、属意林泉、写生采风,流连忘返、心驰神往。更广交文人雅士,襄助青年学生,于所图画作,所著文字,屡有巨构问世,叠见妙句横生,日隆声誉、如潮好评。 国强年富力强,学富力强,艺富力强,也正处在人生的大好年华,山阴道上,风光旖旎,更期冀国强君驭风而上,再攀高峰。 ——齐鲁滨(著名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