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黄啊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 编 辑:郑诗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66295医院 视频导读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被认为是可以促进修复,抑制炎性进程的修复神器,它富含包括PDGF、TGF-β、VEGF等人体修复因子,在肌腱病、肩袖损伤、股骨外上髁炎、创面修复、股骨头坏死等治疗领域初见曙光。但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支持PRP的临床应用,也没有相应的临床指南,欧美国家等大多在肌腱病领域探索PRP的应用,AAOS对于膝骨性关节炎采用PRP治疗的态度极其暧昧:不推荐、不反对。我国也在PRP的临床应用方面摸着石头过河。本集视频将带您揭开争议中的修复神器——PRP的神秘面纱。 长按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 ▼▼▼▼ 视频重点 ◈ 重点一:PRP一般认为叫做“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但其里面富含多种炎性抑制因子及损伤修复因子。多名学者在其抑制炎性反应及促进机体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在肌腱病、股骨外上髁炎、骨性关节炎治疗领域获得重大进展。 ◈ 重点二:目前我们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存在多个困境,主要体现在没有很好的软骨血管修复机制。而外科治疗,仅仅在生物力学方面做文章,难以获得关节软骨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而研究指出,PRP直接迎合了医疗界的痛点,其治疗骨性关节炎存在以下机制:改善软骨细胞活性,促进干细胞增殖;促进干细胞迁移并向软骨细胞分化;提高滑膜分泌透明质酸的能力;调节关节内细胞因子;干扰炎性反应进程等。 ◈ 重点三:目前存在3种PRP的制备方法:第一代制备技术为二次离心法,离心机较大,抽血较多,制备成本高,不实惠;第二代制备技术为手动分离技术,但误差大,依赖手部的稳定性;第三代制备技术为REGEN LAB专利,采用分离凝胶技术分离红细胞及白细胞,获得更加纯净的PRP。但目前市面上的商用PRP,其成分比重及含量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标准。 ◈ 重点四:目前我国应用PRP在创面修复、骨性关节炎关节腔内注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预防股骨头坏死、肩袖损伤、网球肘、带血管蒂移植等领域进行探索性治疗,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PRP的精准医疗贡献积极的临床证据。 ◈ 重点五:目前对于PRP的成分、各成分间的比重、浓度、是否应含有白细胞等均存在争议。而对于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骨性关节炎,一般认为注射频次为每周一次、隔周一次或三周一次,一次5~8ml,共注射3次。 ◈ 重点六:目前我国在骨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中提及了PRP,认为其可改善局部炎性反应,并可参与关节内组织修复与再生。但预后依然需要进一步论证。 未来对于PRP的研究,应关注4个方向: (1)生长因子可控性的靶向作用; (2)细胞因子在组织修复中的协同、拮抗关系; (3)白细胞占比与组织修复能力的差异性关系; (4)个体差异与PRP组份的控制。 |
|
来自: martinbigbird > 《骨科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