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岁时父亲空难身亡,他长大后造出了黑匣子

 永远不懂你的心 2019-03-23

➼➸➸➸

2014年马航MH370失联航班已确认坠毁在南印度洋。这一残酷的事实毁灭了无数人心中尚存的最后一丝侥幸。

最近的埃航飞机失事事件,也是通过黑匣子里的录音我们才知道在飞机坠毁前的最后几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么,到底什么是黑匣子

它又在空难调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空难调查

曾经只能靠猜测

—— ——

从人类始祖抬起头来仰望天空的那一刻开始,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就成为了深植入人类文化基因的一种强烈渴望。但没有翅膀的人类要想征服天空就必然会为此付出代价。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飞行者1号。1908年,弟弟奥维尔驾驶飞机搭载陆军中尉塞普里金进行演示飞行时,飞机发生机械故障,一头栽到了地上。奥维尔左腿及肋骨骨折,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而塞普里金中尉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因颅骨骨折伤重不治身亡,成为了死于飞机空难的第一人。

而对于国人来说,当时最为轰动的空难之一就是1931年11月的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机撞山坠毁事件,机上两名飞行员和一名乘客遇难,而这唯一的乘客就是大诗人徐志摩。据说,徐志摩当时之所以选择搭乘这架没有什么安全保障的小飞机,是为了要赶上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林徽因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不想,这匆匆的旅途竟成了不归路。

“济南号”空难最终被认定为在飞行途中遭遇大雾,飞行员操作失误所致。但事实上,当时能够像“济南号”空难这样较为准确地分析出事故原因的空难并不多。尤其是在飞机因自身故障而导致的空难中,往往只能靠幸存者证言和分析飞机残骸等间接方法查找空难原因。但在没有幸存者或关键部件彻底损毁的情况下,空难调查基本上就只能靠猜测。

直到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装置,才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黑匣子之父”

深受空难之苦

—— ——

这个伟大改变的创造者就是“黑匣子之父”、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沃伦之所以会想到要发明黑匣子,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空难受害者之子。他的父亲在沃伦9岁时因空难身亡,而这次夺去众多人生命的空难却始终未能查出原因。

戴维·沃伦

于是,年幼的沃伦立志长大后要从事航空方面的工作,让悲剧不再重演。

从悉尼大学毕业后,沃伦成为一名航空燃料工程师。但是,在工作之余,沃伦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飞行记录系统的研发上。1954年,沃伦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有助于调查空难事故的设备》的学术论文。文中构想了一种记录装置,既能将飞行员的对话和飞机上的仪器数据信息保存下来,又能耐高温、抗挤压,可在飞机失事后保留证据。这就是飞机黑匣子——即飞行记录仪构想的最早提出。尽管这篇论文在国际上反响热烈,但却没能改变沃伦面临的窘境,面对高昂的研制费用,沃伦仍然一筹莫展。

1956年,沃伦倾尽积蓄,研制出了黑匣子的雏形——“航空研究实验室飞行记忆匣”。它可以保存4小时的语音和飞行数据。然而,澳大利亚的航空业界对此不屑一顾,一个飞行员组织甚至发表声明说:“我们不是间谍,不需要在飞机上安装这样的东西。而且,我们不希望自己在驾驶飞机时受到监视。”

直到两年后的1958年,一个英国航空业代表团访问了墨尔本航空研究实验室,沃伦抓住机会,在午餐会上向英国航空注册部的书记官罗伯特展示了他的发明。罗伯特对此赞不绝口。

不久后,沃伦的记忆匣就被装到了一架英国的飞机上。沃伦本人被邀请乘坐这架飞机,从澳大利亚绕道非洲飞行至英国,以验证这项新发明的作用。当飞机在伦敦降落后,英国各大媒体用大篇幅报道了沃伦和他的记忆匣,其中一家报社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便杜撰了“黑匣子”这个名称。不想,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日后竟然变得比飞行记录仪这个本名更广为人知。

2010年,沃伦与世长辞,澳大利亚国防部发表声明说:

沃伦以顽强的毅力和远见卓识,给人们谋福利,为世界航空飞行安全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黑匣子两部件

通常不安装在一起

—— ——

如前所述,黑匣子只是一个绰号。真正的黑匣子非但不黑,反而会被漆成醒目的红色,这是为了便于在空难事故发生后被迅速找到的需要。

黑匣子

现代飞机尤其是商业飞机上装备的黑匣子通常指的是两个部件:舱音记录器(CVR)和飞行数据记录器(FDR)。这两个部件通常也不安装在一起,以波音客机为例,飞行数据记录器通常被安装在机位的顶端,舱音记录器则安装在飞机机尾右侧、距货舱门一米左右的位置。

舱音记录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小型录音机,负责记录机舱内的声音信息。一般来说,舱音记录器会有四条音轨:第一条记录飞行员与地面航管人员的对话;第二条记录正、副驾驶员之间通过驾驶舱内部电话的对话;第三条通过驾驶舱内的一个监听器记录舱内所有听到的声音,包括座舱内人员的对话或者发动机等部件声音异常等;第四条记录机长和空乘人员对乘客的舱内广播。

舱音记录器的最长录音时间为30分钟,每录完30分钟后又从头开始录音。虽然只有短短30分钟的声音,但通常情况下,这对于事故原因调查来说已经足够了。

相比于舱音记录器,飞行数据记录器的功能就要复杂得多。飞行数据记录器根据飞机型号的不同,要记录16~32种不同的飞行数据,而且记录时间要求长达25小时之久。

为破解空难之谜

提供了捷径

—— ——

早期的飞行数据记录器主要采用机械记录方式,数据记录有限,而且精度较低。最近十多年间,闪存等纯数字化的记录介质开始被应用到最新型号的飞行数据记录器上。

不过,对于黑匣子来说,可靠性远比先进性重要得多,毕竟除了例行检修之外,黑匣子一旦脱离机体,就必然要面对极端环境的残酷考验。所以,除了内部的精密记录设备外,黑匣子必须有一个超级强硬的外壳。黑匣子的外壳一般由高性能的特殊材料制成,要能承受巨大力量的冲击、两吨重的压力、30分钟1100摄氏度的高温和30天的海水浸泡,还要求能经受多种油液、灭火剂的侵蚀。

此外,一旦飞机在海上失事,安装在黑匣子内部的超声波定位信标就会开始工作,在内置电池的驱动下,能够在30天内不间断定位信号,以利于搜救人员的寻找。

黑匣子的广泛应用,为准确寻找空难原因提供了捷径。

20世纪90年代,俄国的一架商用运输机在爬升到万米高空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做了一个急速俯冲的动作,最终失事坠毁。起初,调查人员根本无法解释飞机的这个诡异动作。直到通过对舱音记录器的分析才获知,原来是机长把自己年幼的儿子带进了驾驶舱,并允许他随意操纵驾驶杆,才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2009年发生在大西洋上空的法航447航班空难,最终也是靠对黑匣子中记录的飞行数据进行分析,才将失事原因锁定为空速管结冰导致飞行数据传输错误。

现代航空的

“白匣子”

—— ——

只有黑匣子并不够。尽管黑匣子对于保证飞行安全、调查空难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黑匣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黑匣子的记录量有限,而且也并非绝对可靠。其次,黑匣子可能遭到彻底损坏而完全无法恢复数据。为了弥补黑匣子的不足,航空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了全新的“白匣子”系统——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

通俗地讲,ACARS是一种有点类似手机短信的双向文字交互系统,它可以为空中与地面、地面与地面之间进行大流量的数据通信提供服务,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换,使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在自己的应用系统上获得飞机的实时的、不间断的大量飞行数据及相关信息,及时掌握本公司飞机的动态,实现对飞机的实时监控。

然而,尽管白匣子具有种种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愿意引进这一系统。最大的原因就是运营维护成本过高。对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航空公司或者廉价航空公司来说,白匣子太过奢侈了。

在马航MH370事件中,正是白匣子这一系统提供的数据,使人们得出了飞机在失联后仍继续飞行了数小时的结论,从而彻底改变了搜救方向。

希望科技的进步能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