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百科——古代如何定义“脸面”这一词的

 江山携手 2019-03-23

现在,脸和面的意思差不多,我们也常常连起来说“脸面”,不过在从前,脸和面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而且这两个字的产生还存在时间差。“面”字很早就产生了,而“脸”字大概在魏晋时期才产生,“脸”最初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脸颊,通常是指女子脸上可以施粉的部位。白居易的《王昭君》诗中有“眉销残黛脸销红”之句,写美女的残妆,眉毛淡了腮红褪了,这里的“脸”用的正是脸颊的意思。另一种意思是指眼皮。比如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后来,“脸”的词义逐渐扩大,最终和“面”的意思一样了,而“面”的古今义基本没有变化。

脸和面现在的意思基本一致,不过还是有语体色彩的区别。“脸”多用于口头语,“面”多用于书面语。比如骂人时,人们会说“不要脸”,而文雅一些的书面说法是“不顾颜面”。

至于“面子”,更多时候我们用的是它的引申义,指体面、光辉,比如“爱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比较常用的还有“情面、情分”的意思,比如“看在某某的面子上”“他的面子不能不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