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人是师生,婚前写下无数封情书,晚年感慨,这一生是幸还是不幸

 江山携手 2019-03-23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这段话出自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他在追求她时写过无数封情书,我觉得只有这句话是最唯美的。

沈从文是一代才子,但是这个才子的性格是内向的。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的时候还曾传出了不少趣闻。第一次登台,他因为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

他窘迫,无奈,最后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与张兆和的初次见面是在胡适的办公室,当时沈从文是教授,张兆和是学生。

和初次登台一样,紧张的沈从文基本没说出什么让张兆和有印象的话语,倒是胡校长在一旁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

爱情就在这里开始了,沈从文不擅长说,但是擅长写,但不得不说,沈从文实在是太能写了,他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近似狂轰来炸的程度,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张兆和这边起初对沈从文的情书攻势无动于衷,因为当时的张兆和根本不缺乏追求者,她把追求者编成”青蛙一号、青蛙二号……“,沈从文是青蛙几号不得而知,但很有可能没进前十名。

沈从文这样的追求学生,也在学校里传的沸沸扬扬,张兆和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胡适校长理论,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显然,胡适是支持沈从文的,而这边的沈从文则继续对她进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

在这些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己任。他说:

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我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也许是诚心打动了张兆和,也许是不知道的哪封情书正好叩开了张兆和的心扉。总之,两人在一起了。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沈从文的悲剧无疑是第二个。

他们第一次婚姻危机出现在北平沦陷时,沈从文一路南逃,张兆和却带着孩子留在北平,理由是孩子需要照顾。这段时间,他们的信中再也没有从前情意绵绵的温柔,有的只是无休无止的争执。

后来,连他最擅长的写作,她都觉得不满意了。她不喜欢读他写的故事,挑剔他信中的错别字,甚至改动他文稿里的语法。改动的结果自然又是争吵。

后来的沈从文爱上了别人,并向张兆和坦白,张兆和没有大吵大闹,因为孩子和家庭,她想挽回这段婚姻,还专门托人给高青子介绍对象。

这段婚外恋过后,他们的矛盾变得更深,更加难以逾越。这期间,张兆和不理解沈从文,并对沈从文多加埋怨。沈从文因自己的心爱之作被批为”桃红色文艺“,从而愤而搁笔。

张兆和却以为沈从文“在创作上已信心不大”。其实她不知道,他决心放弃写作前不久,已经构思了好几篇小说。

直至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他生前的文稿,思考他们之间的问题: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这时的理解,显然是太晚了。晚年的沈从文是孤独的,正如张兆和所说,她从未理解他,也从未了解他,就如理性现实的张兆和总是抱怨钱不够用,但是天性浪漫的沈从文又一味地指责对方不够爱自己。

这样的沟通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也许,爱情需要情书,但是婚姻,需要的永远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