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大家可能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兴趣,可能对四大家族的兴起和没落也感兴趣,那对《红楼梦》里面的美食有没有也感兴趣呢?《红楼梦》这篇鸿篇巨制里一共介绍了一百多道菜,今天就来看看这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道。 茄鲞,看过《红楼梦》的朋友可能会对其感到熟悉,但是可能不知道鲞这个字如何念,鲞字读音同想,是指剖开晒干的鱼。为什么这道菜知名度这么高呢?因为原著中对于这一道菜的描写特别精彩,并且把做法也说了出来,相信不少人在看的时候心里面已经在琢磨着这道菜的做法了。而茄鲞这一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有传说是曹雪芹生造的,但也可能是当时的一道小菜,可能大众不太喜欢,或流传于上层社会,所以并不被人熟知。 内陆地区的朋友可能对鲞不太熟悉,但是靠海岸线近的人们特别是渔民,一般都会把打捞上来的鱼在海边晒成鱼干,各地都有相关的特产,例如黄鱼鲞、鳗鱼鲞或者丁香鱼鲞等。但这道茄鲞,却和鱼无关,王熙凤借用这个字,可能只是为了说明茄子是干,并且有着晒干的鱼的那种类似的鲜香。这里所说的茄鲞,用途是炒完存放,可以随时拿出来作为一道菜,特点是香而多油、稍咸且不腻,之所以这道菜带有鲞字,应该是因为它能久存。 曹雪芹先生写的茄鲞,一共有两个版本。先来看蒙府本写的这个版本:将四五月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把皮和里面的子都去掉,只要净肉,切成头发般细,拿去晒干之后,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把这茄子丝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晒脆之后封严了,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而这里面的鸡瓜子是指鸡腿上的肉,在清朝时,并没有如今那样有成堆成堆的鸡腿卖,所以在当时炒一盘鸡瓜子就需要杀几只鸡,这就很符合贾府的财力了,很是奢侈,一般人家根本难弄这道菜。但是在南方的茄子,是经不起折腾的,如果像《红楼梦》中那般操作,恐怕茄子一下子就坏掉了。 而第二个版本上,关于茄鲞的制作又发生了一些改变:把茄子的皮去掉,要净肉,切成碎钉子,再用鸡油去炸,再用鸡脯子肉并菌类、新笋和蘑菇,再把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般大小,用鸡汤加以烹饪,抄一些鸡腿肉,和这些茄子八宝酱丁等一起拌,一道人间难得的美味就出炉了,这样的茄子吸收了各种口味,但是其柔软的茄肉中又留着丰富的汁水,一口咬下去,其中的香味就会钻进你的嘴巴和鼻子里,并且其中的汁水也会爆发出来,伴随着茄肉一起下肚,可以说是干湿具备啊。 这一道菜在当时的制作过程是比较麻烦的。首先你得找到如此之多的鸡腿肉,并且要准备好大量的食材,若不是贾府等富贵人家,是难有机会吃到如此美味的菜的,但是这道菜的美味也对得起如此大的折腾,当时的刘姥姥吃完茄鲞,吃完之后也在连连惊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