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司使命。化目标为行动,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行为。 目标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聚焦能量,让公司形成磁场,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和离心力。 目标的来源有6个—— 如何化目标为行动?本文将为大家解读OKR的规则,在OKR的语境下激活个体。 以下内容整理自课程 “OKR:化目标为行动” OKR的规则与元素 1)Objective——我的目的是什么? ① 这里的目标不一定要量化 VUCA时代,没有人是先知,能在一开始就决定“O”的可量化指标。我们只能看准一个方向,并做到尽量不脱靶。 ② 相同周期内最多5个分解目标 OKR里的周期通常是指一个季度(quarter)。设定一个总目标,按照总体目标分解分期目标。在同一个周期内,分期目标不应超过5个。 ③ 目标要有野心,适当令对象感觉紧张 恰当的目标,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甚至员工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完成度仍然在0.6-0.7分。这样的高目标,对于员工来说无疑是紧张的,OKR可以通过几个周期的过渡调整,实现最终目标。 2)Key Results——衡量目标达成的标准是什么? 定下了目标,就要想办法向目标靠近。这时就需要设计一些阶段性的关键成果,助力目标的达成,也就是我们说的“KR”环节。这一环节有以下注意点—— ① 每个目标最多4个关键成果 ② 必须明确、可衡量,导向最终目标的完成 ③ 季度打分 ④ 必须有时间限定 OKR和KPI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看下KPI和OKR之间的区别。以招聘经理为例,这是招聘经理的KPI—— 对于HR来说,招聘经理的34个KPI不会陌生,这34项对于大家的招聘成功率是否真的有帮助?
招聘面试到上岗的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很多,这项KPI并不能让每位HR心服口服。 再来看一下相同岗位的OKR—— 1)O:见更多优秀候选人 找到意愿强、能力强、素养好的高潜人才,是招聘经理核心的问题,也是目标。 2)KR:4个标准
IT创业型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度高。让HR头疼的是,各大招聘网站天天刷,却并不能定位到想要的人才。 这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微信对于职场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手机里总有几个同学群、朋友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HR可以让在职员工把你拉到这些群里。只有在对的鱼塘,才能钓到对的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