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提醒:睡觉时这几个表现,你血糖可能没控制好!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19-03-23

据调查,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中国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包括“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作。

良好睡眠,能促进大脑发育生长,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体力,保护记忆力;而睡眠不足,不仅会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还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也有研究证实: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睡眠严重不足者早上的血糖水平,比有正常睡眠时间者高出23%

近来关于睡眠障碍与糖尿病的研究发现,睡眠结构、睡眠时间、睡眠相关疾病等均有可能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

少睡:“睡眠不足”,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破坏激素的一个平衡状态,升高血糖。

多睡:“睡懒觉”,血糖易紊乱、波动。

开灯睡:不利于血糖稳定控制。

建议    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较理想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60~70岁老年人每天理想的睡眠时间是5.5~7小时

人体较适宜的作息时间一般是晚10点左右入睡,次日清晨6点左右起床,这样对血糖、血压的稳定都比较有利。

特别要提醒的是,通宵后即便睡再久也无法弥补,反而还会影响血糖稳定。所以糖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不宜盲目补觉

睡眠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密切相关。想要睡好“控糖觉”,以下几点要多留心!

1.辨识假“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时令进入春分,气温开始变暖,人体却容易感到困乏无力,精神不济,出现“春困”。但如果血糖过高,导致脑供血不足,也可能会出现嗜睡的假“春困”现象。这时,糖友需要辨识清楚,以免耽误病情。

2.留意睡前状态     只要晚饭正常进食,也没有进行过剧烈运动,一般睡前不会经常感到又渴又饿如果糖友出现类似症状,务必测一测血糖,以便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进食、运动或药物等。

3.小心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被称为睡梦中的“夺命杀手”。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监测是否发生夜间低血糖:

① 睡前饥饿,血糖偏低<5.6mmol/L

② 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盗汗、做噩梦等情况

③ 早晨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睡前

④ 早上起床时头痛、疲劳、肩颈酸痛

睡前少量加餐,可以减少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可能,血糖平稳了,才能睡个好觉。

4.经常失眠,查查血糖    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大脑神经系统异常,从而引发失眠。如经常有晚上突然醒来、夜间多梦等情况,不妨测一测血糖。

糖友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易出现焦虑等倾向;加之血糖控制欠佳、低血糖所导致的恶梦发生与惊醒、夜间监测血糖、加餐、多尿等导致的睡眠中断等,加剧了睡眠障碍,缩短有效睡眠时间,这对于其血糖的控制是不利的。那么,如何提高睡眠质量,控好血糖呢?

1. 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2. 创造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人要睡得好,除了内在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环境因素作用。卧室宜保持安静、舒适、无灯光。尽量不摆放电脑、电视及手机一类可能会影响睡眠的物品。

3. 睡觉之前调整心态,消除焦虑,让自己安静下来不要进行剧烈体育运动,不要有过大的情绪波动,建议尽量临睡前少玩或不玩手机,可选择泡泡脚。

4. 积极监测、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睡眠质量;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类损伤等。

5. 坚持日常锻炼,调整身心状态,改善代谢紊乱,维持稳态和节律。

6. 如睡眠质量过差,持续时间长,还是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对症解决。

健康说

睡觉是身体缓解疲劳和自我修整的良好时机。可对于糖友来说,夜晚睡眠时段的血糖较难把控,故一定要多加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