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地坛》地坛给予史铁生活的勇气,史铁生给予我们生活的智慧

 gs老张 2019-03-23

史铁生写的这本《我与地坛》是他众多作品中,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散文作品,每一次读这样的文章,总会让我们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退守回安静的一隅,至少心灵在与作者和作品对话时是平静温润的。好作品都能安抚躁动不安的灵魂。

史铁生在最美的年龄,命运却让他的余生只能坐在轮椅上,从这个角度看,他无疑是不幸的;但是史铁生遇到了地坛,从此开启了他全新的审视自身和世界的眼光,用独具魅力的文字实现了生命的自我完成,这样看来,他又不能不说是幸运的了。

地坛教会史铁生活的勇气,让他从想死的颓废中走出来,像一位无言的人生导师,助力着他余生的精彩。那么,史铁生教会了我们什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一读再读他和地坛?

史铁生教给我们什么是敬畏。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似乎从来就不缺少对“敬畏”的教育,比如神圣的“天、地、君、亲、师”都“既重且威”,甚至“不怒而威”,直叫人拱手垂立,谨言谨行。

但这种“敬畏”敬的是庄严、高位、威名,“畏”的是高高在上或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势。千百年敬畏下来,国人中很多学会了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和阿谀奉承,而有的则陡生了“叛逆”之心,不敬天地,不敬师亲,无所畏惧,标榜个性的无限张扬。

“敬畏”一词在今天已经有些感情色彩的模糊了。看史铁生和他的地坛,让我们重新品味什么是敬畏。当史铁生摇着轮椅走进地坛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把椅背放倒,坐着或躺着时,他看到了一个神秘而幽微的世界。

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的蜂儿,摇头晃脑捋着触须又突然间转身疾行而去的蚂蚁,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的瓢虫,树干上寂寞如一间空屋的蝉蜕,甚至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并压弯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珠……这些奇妙的景观里都是生命的跃动和悦动,“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些细小的生命和蓬勃的生命力给予了作者活下去的动力源泉,自然中一切生命,无论卑微渺小得如一滴水,一片叶,还是壮美宏大得如参天古木,落日西沉,都值得我们心怀敬畏。或许只有当一个生命不是以天之骄子、万物灵长的骄傲姿态去面对墙角的小花和脚下的蚂蚁时,只有像史铁生那样把自己放低或者放倒时,我们看待万物才会有另一种更为平等的视角。

相信那时突遭横祸的史铁生是带着“人间不值得”的颓废去地坛的,生而为人的苦痛使他想方设法地逃避,而荒芜的地坛却呈现了并不衰败的生命气象,作者在让自己变得无比谦卑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的秘密,这个发现让他重拾了活的勇气。

这是一个强势生命的退守,是一个卑微生命的登场,带着敬畏之心,并从中得到了生命的启迪。史铁生用平等之姿态、慈悲之情怀去欣赏和懂得每一个卑微生命的意义,这便是敬畏的真正含义。

他还教给我们什么是感恩,不仅感恩自然的馈赠,还要感恩母亲和子女的关系。史铁生在文章里毫无保留地写了自己当年的困境。在最美的年华遭遇了失去行走能力的打击,史铁生的确是烦躁不安的,更是颓废消沉的。

那时他常常独自咀嚼自己的不幸,对更大的人间和更小的家庭都失去了体察的耐心,他曾一度活在自己的伤悲里,拒绝所有人包括母亲的关怀与接近。文章写了当年母亲的自言自语,对史铁生小心翼翼的询问,还有无数次远远地跟在轮椅背后的关注,还有在地坛找了许久不见“我”人影之后的焦灼眼神……

他忏悔道:“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不断地发问:“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史铁生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母亲已经逝世多年了,当初的任性和怨怒无论显得多么天经地义,而此时的后悔与自责无论显得多么诚心诚意,母亲都无法接收到了。所以作者的回忆里有最质朴的文字,最真诚的情感,最坦诚的反省和自我批评。

他回首过去,审视内心,把一个历经坎坷心路历程的男子对母子关系的反思和盘托出,他的追忆里诠释了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读来无不动容。我想,读者的泪目中也一定浮现起无数个为自己默默付出的母亲形象,也一定带着自责和感恩去追忆自己与母亲的似水年华。

当然,他还教给我们如何去超越现实,去摆脱身体的束缚和利益的桎梏,去追求人的存在的价值和光辉。史铁生几乎是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那些文字深处的哲思既是与生俱来的慧根,更是他与地坛对话,与大自然交心之后的心得体会。读这篇散文,你会被其中散落在文字里如珍珠般夺目的思想所折服。

作家曾经身陷在“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究竟要怎么活”这样的生存困境中无法自拔,突如其来的挫折无异于一场生命中毁灭性的灾难,活着是需要勇气的,而有意义地活着更需要智慧和哲学的支撑。文学的浸润与滋养是一部分,而地坛作为大自然无言的导师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补给。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史铁生就这样在脑海里进行翻天覆地的挣扎和思想的较量。

他把自己化为地坛的一个卑微的生命,用眼去观察来往的游人,用心去感悟春夏秋冬和人来人往的生命景象,在无数次的无声对话中,他终于悟出了生命的本真。“死并不是一件要急于求成的事情”,他懂得了只有超越现实,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他才能完成上帝赋予他的使命。他找到了正确打开自己的方式——写作,并用文字和创作活出了生命的独特意义。

我有时会想,如果史铁生没有瘫痪了下半身,那么他的人生是不是会有截然不同的完成方式?如果只能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没有遇见地坛,这些字字句句皆心血的文章又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呈现给我们?所以,上帝造物,能量守恒,仿佛也有自己的一套运行规则。我们常说,当上帝关闭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但我想当初的史铁生是不太明白这些的,换作是你我,也未必比他更豁然。史铁生与地坛这多年的相知相守,其实何尝不是两个灵魂的相互博弈、两种生命方式的生死较量?庆幸的是,他走出来了,带着超脱的智慧和精神的丰盈,活得从容坦荡,顶天立地!

每一次读起这样的文字,都像听一位有故事的智者诉说着衷肠,史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无论是岁月静好,还是聒噪不安。因为,他告诉我们外观世界的卑微生命,内省自身的得失之心,让我们活得更加从容而聪慧!

文:双林木兮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