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上中国拿出了8件国宝进行展览,以表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古人智慧超常。其中一件战国时代的逆天文物便被选中参加了展览,这件文物上有16条大龙,小龙数十条,文物上总共有龙108条。通高54厘米,重192.1公斤;世界各国人民看到无不感叹,更重要的是该文物至今无法复原。 1978年,随着战国曾侯乙墓的考古发掘进行,考古家出土了一批又一批的战国文物,这些文物都极为珍贵,但最珍贵的还是墓中出土的8件国宝级文物。其中就有这件被送往世博会展览的“建鼓底座”。因为文物极为珍贵,中央以及地方的博物馆都希望能够留下文物,但文物只有一件,很显然只有一个博物馆能够得到。 因为出土的地方在湖北,也是湖北负责考古挖掘,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自然而然都基本被藏于该馆。其他博物馆想拥有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是不可能的了,但仍希望藏有文物的“复制品”。其中被誉为稀世珍宝的“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在出土后的6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并到各地展出;其他国宝级文物的复制品也得到了验收,唯独这一件文物一直没有得到验收认可。 原因就是在制造出来的复制品中没有一件有文物原来的神韵,大多数都是一看就看知道是假的。也就是说这件文物的至今无法复原,没有复制品。一般来说,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先进的条件下,是没有什么文物不能复制的,但唯独这件战国逆天文物至今无法复原。无法复原以及文物本身的特性使得这件文物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中国青铜冶炼巅峰之作”。 不仅如此,直到现在,文物上的108条大大小小的青铜龙是怎么铸上去的始终是个谜。可以看到,文物上的八对大龙和许多的小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着绿松石,可谓龙头别着龙尾,龙尾别着龙头,给人既纷繁变幻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 有人或许有疑问了,如此精美、如此逆天、如此复杂的文物,古人铸造出来是用来干嘛的。据史料中的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也就是作为乐器附件,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如此看来,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建鼓底座还与曾侯乙编钟有着极大的联系,有考古家根据两件文物上的图案以及纹路推测建鼓底座和曾侯乙编钟本就是一套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