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画家张大千

 曹直江 2019-03-23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中国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有南张北齐之称,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曾当土匪军师

有一天清早,张大千和几个商人正行进在山道上,树林中忽然闪出一彪人马,几个商人立马落荒而逃,张大千不明就裏来不及逃跑,被那伙人捉住了,被蒙上眼睛带上山去。张大千被带到山大王面前,山大王要他给家裏写封信,告诉父母自己被绑票了,要他们拿一千块大洋来赎人。张大千写好信,给山大王看,没想山大王看了张大千的信,又改变了主意。原来张大千在信中没称他们为土匪,而是将他们称为江湖好汉,况且张大千又写得一手好字,山大王心有打算,便发下话来说:这个娃儿不赎了,从现在起,封他为山寨的军师。就这样,身陷囹圄的张大千转眼间便高升为山寨裏坐第二把交椅的军师爷


张大千荷花一

张大千虽然落草为寇,过著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草莽生活,但心却不在山上,山大王似乎也知道这位师爷的心事,平时从不让张大千随众下山,也不让他一人呆在山上,每次土匪下山,就派一个姓张的伙夫看住他。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山大王对张大千的警惕性也渐渐放松了一些。有一天,张大千终於向伙夫老张透露了心事。老张也是被土匪抓上山的,所以他很同情这个知书达礼的小伙子。他同意只要大千不从他手裏溜走,下山後不去报官,他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机会终於来了,这一天,探子来报:山下来了一笔大买卖,于是土匪们倾巢出动,老张趁机也要求下山助阵,山大王犹豫一下後,就让他跟著土匪们一起下山去了。土匪们全部下山後,张大千一看四周无人,感到机不可失,立刻回屋包上自己的东西,又将山大王给他的全部钱物放在显眼处,再在上面放一张纸条,上写道:小弟我决不犯各位大哥的河水,从而使土匪放心,不来追害於他,然後,头也不回地下山去了。

画螃蟹脱身

1937年,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占领北平,後来日本兵封锁颐和园,把园中居民赶到排云殿前。日军一名大佐,把留有大胡子的张大千认成是国民党监察院长于右任,要将他押到宪兵队去。张大千辩解说:于右任是书法家,不会画画,我是张大千,是画画的,不信我画给你看。日军大佐点了点头,于是,张大千便打开画夹,提起画笔,醮著墨汁,几笔就勾出了一只大螃蟹,舞爪瞪眼口吐白沫。此时,日军大佐知道他确是著名画家张大千,便皮笑肉不笑地说:你不要走的,留著画画的好。正在这紧急关键时刻,其妻杨宛君乘坐红十字会的汽车直闯入园中,紧跟著穿白大褂的大夫走过来说:不行,他患了传染性肝炎,会传染的,请你们离开,医院已派专车来接他了。日本大佐一见此情,也慌了手脚,谅他也跑不了,一挥手,宛君和大夫便挽著大千登上救护车飞快地开走了。事後,张大千十分佩服杨宛君处变不惊、有勇有谋的胆量。


张大千荷花二

日寇占领北平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他拒绝了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拒绝了借出所藏明清书画。由于在言论上表示了对日寇侵略罪行的不满,被日本宪兵队关押了一个多月。

赴敦煌临摹壁画

1942年春末,他决定举家赴敦煌临摹壁画。在敦煌的生活十分艰苦,恶劣的气候条件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但对于一个艺术家却是有益的。张大千在此时画风为之一变,他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可以说在敦煌时期对他风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考察莫高窟的壁画佛像,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了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为保存文化遗产做了积极的贡献。他还邀请藏族画师共同赴敦煌协助临摹工作。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对摹品的负责,每幅画上都注明了画家的名字,凡与他合作也注明了作者的名字,所以在他许多临摹的敦煌壁画中都标有'番僧某某同画'。


张大千荷花三

两年后,《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在兰州举行,随后又在成都等城市展出深受好评。次年三月,他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四月,四川美术协会出版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特集》、《敦煌临摹白描画》,算是对这一时期成果的肯定。

张大千晚年,仍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张大干长期旅居海外,爱国怀乡之心浓烈。1976年,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庐山图》后,不幸于1983年4月2日病逝,享年85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