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这样的天才,500年只出一个

 東泰山人 2022-02-06

图片

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

作者:度公子


虎年将至,可以想象,过不了几天,大街小巷的“虎元素”也将悄然流行。
 
中国本就是虎族故乡,我们的“虎文化”也由来已久——甚至略早于龙,基于此,很多著名的画家,钟情于画虎。
 
譬如张善孖大师,为了画老虎,还专门养了一只,他因此还获得“虎痴”的称号。除了是一名画家,张善孖还有一个更“出名”的身份,他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二哥。
 
图片
 
水远山长、天地日月,皆在张大千的笔下,他当然也擅长画虎,因为二哥的缘故,张大千几乎不画罢了。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某日醉酒之后,趁着兴致,他提笔挥毫,画了一幅《虎啸图》。
 
后来,这幅画流传出去,收藏家自然也是趋之若鹜。有的人因此专门求张大千画虎,并愿意出到高于其二哥十倍的价钱。
 
张大千这才醒悟,自觉冒犯了二哥,从此之后,他立下两个誓言:其一,永不饮酒;其二,誓不画虎。
 
他是个对自己很狠,对亲朋又极具人情味的画家。
 
 

01



张大千的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据母亲回忆,想当年怀他时,自己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有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领着一只黑色的猿猴,去到他们家里。母亲看着猿猴可爱,多看了两眼,老者于是说道:“既然喜欢,我便送你如何?”言毕,猿猴便迫不及待钻进母亲的怀里。
 
图片
 
等到天光大亮,她腹中的孩子,也就顺利出生了。
 
张大千之后浓髯如墨的形象,似乎与传说中的黑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后来拜师学画,师父为之写了一篇《书画例言》(即卖画的规矩),还郑重地提起此事:
 
“(张大千)生之夕,其母梦黑猿坐膝上,觉而生季,因名猨、字季猨。”
 
“季猨”是张大千的学名——拜师之后才取的。年幼在家里时,父亲为其取名为“正权”,又因为他在众多兄妹中排行第八,家里人亲切地称呼他叫“小八”。
 
正权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母亲还是当时知名的女画家。艺术终究不能换来饭吃,到了正权这一代,家族早已衰落,父亲做些熬卤煮盐的买卖,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讨生活,孩子们的艺术家妈妈,也不得不走街串巷,给别人描花绣帐。
 
生活虽然贫困,父母却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正权的读书写字,由其四哥传授,念书的间隙,母亲还特意教他画画。
 
母亲的教育,充满着温情,四哥的管束,则甚是严格,甚至不惜使用戒尺。后来,四哥到“贵族学校”求精中学任教,又专门给家里写信,让八弟前往读书。
 
图片
 
正权读中学的时候,辛亥革命刚刚打响,他们的小家庭却迎来最安定的时光。二哥张善孖作为同盟会的会员,出任本地县长,父母则在县城开起一间叫“义为利”的杂货铺,全家的生活有滋有味。
 
上天最爱开玩笑,幸运中常常隐藏着烦恼。1916年5月份,学校放暑假,正权在回家的路上,遭土匪劫持。张正权全身上下,除了一根漂亮的皮带,别无任何值钱的东西,土匪恼羞成怒:“让家里拿四挑银子(即四千两)赎人,否则就撕票。”
 
张正权跟土匪理论,一来二往之间,竟然把对方说通了,土匪们改变主意,不再抢劫正权,反而要求他当“黑笔师爷”。
 
那一年,张正权只有17岁,敌众我寡,他只能接受“任命”。
 
他这个“土匪”,与别的不太一样,别人抢钱抢粮,正权到某大户的书房,偏偏“抢劫”一本《诗学涵英》。
 
“我学写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诗学涵英》,就是我自修摸索的启蒙书。”若干年后,他早已功名成就,如此回忆这段时光。
 
不只是他们县城,当时的中国,境况相当之混乱,革命事业刚有起色,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张正权的二哥不得已逃亡日本避祸,又过了一年有余,袁世凯倒台,军阀各自混战,局面再度混沌。
 
图片
 
十八岁那年,张正权收到二哥从东京寄回的信,二哥要他到日本留学,学习知识报效国家。
 
几乎没怎么思考,张正权就同意了,他也想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02


 
到日本之后,张正权即入学京都艺术学校,专门学习染织。
 
十八岁的张正权,下颏留着浓黑的络腮胡子,渐渐有了男子汉的模样和尊严。为了能和同学交流,他特意学习英语和日语,张正权聪慧,三年下来,即完全掌握了这两门外语。
 
图片
 
张正权的日本同学们,显然不需要掌握外语。某一次,正权和他的朝鲜同学,到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朝鲜同学用英语和对方交流,日本朋友听不懂,搞得很没有面子。
 
那个日本人于是叫嚣道:“自古以来,亡国奴的舌头最软,你现在学习英语,怕不是为了将来当奴才用的。”
 
日本同学并没有针对张正权,他却感觉受到冒犯。朝鲜同学泪流满面,张正权则怒不可遏,他当场宣布与日本同学绝交,拉着朝鲜同学的手,头也不回的离开。
 
从第二天开始,张正权给自己立下规矩,以后坚决不说一句日本话,只穿中国传统的长衫。
 
图片
 
其时,张正权离毕业仅有三月有余,为了学习和生活,他不惜专门雇佣一个翻译。不仅仅是那三个月,张正权之后的人生,都践行着这个承诺。
 
他在思想上鄙视日本人,在知识层面,却虚心学习之。染织技术算是当年的尖端行业,张正权格外看中,其中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深入了解日本浮世绘艺术。
 
图片
 
从日本留学归来,张正权本可以走向仕途。他坦荡而执拗的性情,不允许其这样做。最终,张正权决定重新拜师学艺,走一条艺术的道路。
 
他先后拜了两任老师,分别是曾熙和李瑞清,这两位大师是中国书法届的翘楚,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图片
 
师父告诉张正权,要学画,必先学书法,书法不精,画永远称不上绝妙。
 
张正权从零开始,脚踏实地,每日里苦练不止,渐渐地,他的书法艺术,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图片
 
就在他用功之时,家里突然传来噩耗,张正权的未婚妻,同时也是其表姐的谢舜华,因病不幸去世。张正权无法接受现实,竟然动了出家为僧的念头。
 
他去到松江禅定寺,拜寺院主持逸琳为师,准备着孤灯寒窗,青册黄卷,了却残生。
 
图片
 
逸琳法师为其取名“大千”,取佛家“大千世界”之意,师父希望他胸怀万物,探广究微。
 
正权欣然接受这个名字,若干年之后,“张大千”三个字,响彻了中国艺术界。
 
张大千在寺院呆了三个月,临到剃度的那一天,他却迟疑了,法师要为他烧戒,并且说道:“信徒如野马,烧戒似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可以称作良驹。”
 
张大千不以为意,两人辩论一夜,不能说服彼此。到了第二日,张大千犹然不甘,转投西湖灵隐寺。
 
灵隐寺号曰“仙灵所隐”之地,来到斯处,他潜心钻研佛理,在最隐匿的寺院,却参透了最世俗的道理:
 
凡大德高僧,往往比世俗还世俗;其贪嗔爱痴之心,比世俗还强烈;其攀龙附会之术,比世俗还高明。
 
既如此,与其做一个出家的在家人,不如做一个在家的出家人,张大千于是通晓大道。
 
 

03


 
当和尚的这段经历,可能于张大千的画技无助,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
 
后来的他,毫不掩饰爱美色、爱美食,精明而狡黠,通过仿造赝品,获得不菲的收入。然而,探索大千世界的那颗赤子之心,他从未丢失。
 
图片
 
张大千的第二任老师李瑞清,鼓励他临摹古代两位僧人,即石涛和八大山人,他们的作品。
 
用了半年光景,张大千把他们的山水树石,模仿到惟妙惟肖的程度。甚至,连前辈画师黄宾虹先生,也难辨真假。
 
图片
 
相较于西洋画,中国画不那么重视光影与透视,但中国画家亦有自己的主张,即“远山无石,远水无波,远人无目”。
 
然而,通过研究石涛的作品,张大千惊异地发现,石涛在描摹远方景色时,经常性画得清清楚楚;到了近处,反而模模糊糊。石涛难道画错了?
 
图片
 
某一天,张大千和几个朋友外出游玩,后来被称作“中国摄影第一人”的郎静山先生,恰好也在此列,他带去一台相机,准备为朋友们拍照。
 
图片
 
因为焦距没有调好,郎先生把相照坏了,张大千顺手拿来,这一看不要紧,他刹那间有被击中的感觉:照片上的人物模糊不清,远处的山水,却分外的清晰。
 
张大千因此豁然开朗,明白了石涛画中的意境。作为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也许不明白光学原理,但他对生活的观察,竟然细致如斯。
 
石涛“以万物为师”的态度,深刻影响了张大千。1927年,他决定步大师的后尘,游历黄山,以天地为师,从大自然汲取营养。
 
石涛曾赋诗曰:“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张大千以朝圣者的虔诚,登上了这座壮美且崎岖的山峰。
 
图片
 
从这以后近10年时间,张大千潜心研究山水画,很多人倾慕其画笔,恭敬地称呼张大千为“黄山派”。
 
他终于成为中国书画界的一代宗师,彼时的张大千,也就刚满30岁。
 
张大千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中国的命运,一直在走下坡路。
 
1937年,举世瞩目的“七七事变”爆发,日寇随即占领北平。彼时的张大千身在四川,但他的夫人、孩子,包括书画藏品,都还在北平,张大千辗转托人买票,终于回到家人身边。
 
图片
 
他前脚刚到北平,后脚就被日军扣下。日本人将张大千关押在宪军总部,要挟他为日本效劳,还许之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头衔。
 
和十七岁时面对土匪不同,四十岁的张大千,毫不犹豫拒绝了,他非常坚定地说:“我决不当亡国奴,我一定要南下。”
 
当时处境极其危险,报纸上甚至登出“张大千因侮辱皇军,已被枪决”的消息。万幸,他最终逃出日寇的魔爪。
 
张大千与二哥在重庆相聚,彼时的张善孖正在创作《怒吼吧,中国》,画中包含28头猛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28个省份。
 
图片
 
张大千看后大受感动,兄弟二人通力合作、举办画展,为抗日募集捐款。
 
他们当时面临很多困难。譬如,日本人诡计多端,严格把控市面上宣纸的流通,张大千独辟蹊径,自造纸张。在关乎民族尊严的问题上,他从不妥协。
 
 
 

04


 
1940年代的张大千,隐居于青城山之下,潜心琢磨画技。
 
机缘巧合之下,他决定前往传说中的敦煌,临摹石窟上的壁画。敦煌位于甘肃最西部,那里气候恶劣,夏天炎热似火,冬天冰封雪冻,还常有土匪出没。
 
图片
 
张大千不以为意,他在敦煌一呆就是三年,共临摹壁画276幅。待到“面壁出关”时,他已然是另一层境界,如柳亚子之言,“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鬓带霜”。
 
来到尘世之时,人间早已换了模样,抗日战争刚好迎来胜利,听到消息的张大千,心情格外舒畅,那一日他破戒饮了三杯酒,“笑嗤胡虏漫披猖”。
 
张大千的漂泊之路,从他四十八岁开始,越走越远。
 
1947年时,他只身前往西康省(即今天四川、西藏),在那片“不毛之地”,他领略到一种原始粗犷、直击心灵的荒凉之美。
 
1950年初,张大千由香港至印度,费时三月,考察临摹印度阿坚塔壁画。
 
两年之后,张大千带领全家,前往南美洲生活。
 
奔赴南美洲之前,张大千决定卖掉自己收藏的三幅绝世珍宝。这三幅古迹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张大千出价仅有两万美元,而他最终的成交价格,同样是两万美元。
 
图片
 
很多人不理解、震惊,更多的人则表示,以如此低廉价格出卖《韩熙载》,张大千肯定是老糊涂了。
 
他并没有做解释。张大千先在阿根廷居住,一年之后,举家搬迁到巴西。
 
张大千之所以选择巴西定居,其原因还是他的故乡情节,四川古时被称为“三巴之地”,而且,巴西黑油油的土壤,与川西坝子的,竟然也是一模一样。
 
图片
 
他们一家在巴西定居17年,其间,张大千的脚步遍布欧洲、日本,他穿着长袍、登着布鞋,操着四川话,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
 
在法国巴黎,他拜访了著名艺术家毕加索,那次会面不久,张大千为毕加索画了一幅《墨竹》图,表明他们的交往,就是君子之交。
 
图片
 
1958年,张大千时年60岁,他被世界性专业机构,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的荣誉称号。
 
张大千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亲人、朋友和师长的帮助,他深知此理,对每个朋友,也都能做到以诚相待。
 
定居巴西时,张大千专门找到一个牧场主,请他从牛群中挑选2500头三岁小牛,再从每只小牛耳中,各取一撮珍贵的毛发。最后,张大千收集了约一公斤牛耳毛,以此为原料,制作出八支精良的毛笔。
 
这八支笔,张大千自留两支,送给毕加索两支,寄给国内好友两支。
 
剩下的两支,他打算亲自送给好友。等张大千到台湾时,朋友早已去世,为了践行承诺,张大千将两支毛笔,焚烧于朋友的墓前。
 
张大千是个很有“人情味”的画家,而且,除了对朋友至真,他同样深爱祖国。
 
图片
 
临去世前几年,张大千决定以庐山为题材,完成他的传世之作。
 
然而,他从未去过庐山,“形成于未画之先,画我心中之庐山,”张大千如是说道。
 
晚年的张大千,身体早已不堪重负,他还深受眼疾的折磨。因为看不清楚,张大千改细笔为大笔,独创了“墨彩全泼法”,在不经意间,他为中国国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饶是如此,在张大千计划中,这幅庐山图长36尺,高6尺,不论用哪一种画法,都将是一个庞杂的工程。
 
人命永远敌不过天命,虽然画完了绝大部分,《庐山图》还是没能完全竣笔。1983年3月8日,先生伏案题书时溘然长逝,他终究没有机会为作品落款。
 
图片
 
张大千去世一个月后,《瞭望》杂志发表文章,揭开了先生贱卖《韩熙载》的谜底:张大千故意把画卖给大陆,就是为了把中国的传世之作,留在中国的大地上。
 
张大千去世几年之后,因为作品过于珍贵,其画作被列入“限制出境保护名单”,同样作为“国宝”,被我们所珍重。
 


参考资料:
1,刘明山:《张大千(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2,李浅予:《张大千5000只牛耳制毫八支》
3,百度百科:张大千词条


-作者:度公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