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中甲 整理/孔烈 李剑光 整理者按 小编这两天忙于工作,未能及时更新,多谢各位读者留言表示支(du)持(cu),这就继续推送本书读书笔记第十期,说好的打卡学习! “打卡学习”系列:定期同步推送《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一书的读书笔记,请坚持读书,多多互动。也欢迎大家将本书的学习笔记、摘要、书评、心得投稿到renweizhongyi@sina.cn,与其他朋友分享。坚持回复信息打卡者、好文作者均有机会获得赠书一本。 没有看到前几期的朋友,请回复目录查看,快跟上我们的进度吧~~ ———————————————————— 【润下】主治:肠燥津亏,大便秘结 肠燥便秘有三种类型: 一、燥热伤津——润肠 清燥热(麻子仁丸) 二、津液不足,精血亏虚 三、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济川煎) 1.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小便数,大便硬,其脾为约” 【病机】 (1)成无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正常布散,向肠道和膀胱。如果偏渗膀胱,则小便多,肠道失润则大便硬。 (2)另解:胃肠燥热伤津,燥热较轻,尚未影响整体津液,也没有影响膀胱气化,故小便变化不大(不短黄) 【方义】 君:麻子仁——润肠通便 臣:白芍——润肠 益阴养血 缓急止痛 杏仁——润肠 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 佐: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用量小,润肠为主,配合泻下 【配伍特点】润 下,润为主 【使用注意】丸药,不能久服。现在常用于痔疮或肛肠科手术后的便秘。 【加减】 痔疮 血行瘀滞:加当归、桃仁 出血:加地榆、槐花 2.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三至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二至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分之七分或一钱 枳壳一钱 【主治】肾阳虚衰,阴津不足证(肾虚便秘) 【病机】 肾精不足——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并不是并列的四个单元。 肾主藏精,肾精内寓元阴元阳。 肾阳蒸化肾阴,化生肾气。 肾精不足偏于肾阳不足,则不能蒸腾,气化无力,水液不布。肾司二便,开合失司,则小便清长、大便秘结。 【方义】 君: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 质润通便 臣:当归——养血、润肠 牛膝——补肝肾,壮腰膝 佐:枳壳——降脾胃之气 升麻——升脾胃清阳 泽泻——泻肾浊;配升麻治便秘(药对) 【配伍特点】标本兼顾;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加减】 邪郁化热:加黄芩 肾虚甚:加熟地,同时注意枳壳导滞降气,用量不能太大 —————————————————— 【逐水】主治水饮(湿)壅盛,用于阳水实证 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用法】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一钱匕,或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主治】悬饮;水肿腹水 【病机】 (1)悬饮 水停胸胁,阻滞气机,肺气不利——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水饮为浊阴,水饮停蓄,浊阴上逆,上干清阳——头痛目眩 (2)腹水(阳水实证) 饮停脘腹——腹水、腹胀 【治法】 胃肠道停水——直接泻下逐水 胸胁停水——间接逐水(排出胃肠道水分,血液浓度增高,从胸胁水液停留之处吸收转输多余的水分) 【方义】 君:甘遂——泄经隧积水,层次深、力量大、范围广 臣:大戟——泄五脏之积水(五水) 芫花——偏温,祛除胸膈的伏饮痰癖 佐:大枣——大大减轻刺激,制约毒副作用(不能用甘草) 【使用注意】现在用胶囊,初期0.3g×3=0.9g,服后泻下5~9次/日属正常,积液液平面下降1/3以上,缓两日恢复正气后再攻下。如不到,可加量,最多0.5g×3=1.5g —————————————————— 【攻补兼施】用于邪实正虚,又热实互结的大便秘结 黄龙汤(《伤寒六书》) 【组成】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当归 人参 甘草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煎一沸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病机】攻之不可,补之不可,勉为其难 阳明腑实,当下失下,延误时机——热结旁流,自利清水,腹胀腹痛 热结重,伤及气血——身热口渴,神疲少气 气血津液进一步损伤,心神失养,神昏窍闭,血不养筋——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 【方义】 君: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承气汤为主体,峻下热结 臣: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佐:桔梗——开宣肺气,一升一降,肺与大肠相表里 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脾胃 使:甘草 【附方】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组成:生地五钱 生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生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 玄参五钱 麦冬五钱 当归一钱五分 海参二条 姜汁六匙 方解:以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为基础方;加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加人参、当归仿黄龙汤之意;海参“其液数倍于其身”,滋润养阴力强;姜汁偏温,保胃气,反佐。全方强调气阴两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