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屏都是彩虹屁!说好的塑料情,怎么又成了好姐妹?

 昵称25382711 2019-03-24

彩虹屁出圈了。

在互相吹捧中还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交称呼——夸夸群。

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加入过某个“夸夸群”,那你早就是沙滩上的人了。

只要你进群,无论你说什么,甚至不说话,都有沙雕网友群起而夸之,不吹到人一脸懵逼绝不停口。

身处这样的大型彩虹屁现场,有没有觉得生活的阴霾瞬间被吹散了?

说起夸夸群的由来,就不得不提豆瓣的“相互表扬小组”了。

在彩虹屁和夸夸群还没诞生的时候,这“相互表扬小组”这块净土中,没有杠精,不欢迎键盘侠,进去说话100%不会被怼,只充斥着一股暖到让人怀疑人生的正能量。

只不过这股小圈子爱好突然席卷了各大高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建起了夸夸群。想靠彩虹屁续命的大学生蜂拥而至,“看不进去书”、“挂科”、“自行车丢了”……都被夸得天花乱坠,高潮迭起。

某宝上快速跟进,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式“夸人”的服务。

一时间,“无敌乾坤彩虹屁”齐放,改行夸人的“夸父”争鸣。花费数十到一百元,你就能体验一把两分钟内被捧到银河系、两分钟后被踢出群的“冰火两重天”。

隔壁见“夸夸群”大火,顺手还推出了“喷喷群”。

“彩虹屁”和“杠精们”奇妙相遇。清华和北大的学霸辩论队,还针对“夸夸群和喷喷群哪个更好”上演了一出神仙打架的辩论戏码。


如何更有逼格地吹彩虹屁?

花钱买夸夸这样的事情总免不了商业气息,即便是虚假的彩虹屁,多少人还是盼望着语言夸出新意,情感也有几丝真诚。诸如——

“看不进去书,求夸。”

“看不进去书说明你的知识水平高于书,逆浓度梯度知识无法自由扩散。”

“刚刚拉肚子拉到裤子上了,求夸。”

“这说明你的菊花比较特别,天赋异禀,你今后的各种生活一定拥有很多的可能性的!”

这类牵强又有些味道的话总显得不够有逼格。

如何更有逼格地吹彩虹屁?

敲黑板,划重点——

作为暖宝宝本人,公益君的日常就是被各种爱淹没,吹彩虹屁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有逼格的彩虹屁一定要有感情,要先观察,再依据每个细节做出精美语言的反馈。

《西游记》猪八戒去请孙悟空,“师傅说你聪明伶俐又能干,连梦里都叫你的名字”这种大白话是要不得的。

正确的彩虹屁打开方式出自经典评剧《花为媒》。剧中两位女主角“闹洞房”里的唱段可以是彩虹屁的教科书了。

不想看字,直接戳视频↓↓↓

“张五可用目瞅,从上下仔细打量这位闺闺女流。

只见她的头发怎么那么黑?梳妆怎么那么秀?

两鬓蓬松光溜溜,何用桂花油?

高挽凤纂不前又不后,有个名儿叫仙人髻。

银丝线穿珠凤在鬓边戴,明晃晃走起路来颤悠悠,颤颤悠悠恰似金鸡乱点头。

芙蓉面,眉如远山秀,杏核眼灵性儿透。

她的鼻梁骨儿高,相衬着樱桃小口。

牙似玉,唇如朱,不薄也不厚,耳戴着八宝点翠叫的什么赤金钩。

上身穿的本是红绣衫,拓金边又把云子扣,周围是万字不到头,还有个狮子解带滚绣球。

内套小衬衫,她的袖口有点瘦。

她整了整妆,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劲,透了一透袖。

露出来十指尖如笋,她这腕似白莲藕,人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巧娘生下这位俏丫头!

下身穿八幅裙掐百褶是云霞皱,俱都是锦绣罗缎绸。

裙下边又把红鞋儿露,满帮是花,金丝线锁口,五色的丝绒绳又把底儿收。

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

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

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

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

年轻的人爱不够.

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迈老者见了她,眉开色悦,赞成也得点头。

世界上这样的女子真是少有,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夸夸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夸夸群火了,证明年轻人需要它。

心理学家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那些夸赞再虚假,想被夸赞的欲望都是真的。即使颠倒黑白,也让你心甘情愿地被骗。

这届年轻人实在太缺乏表扬了。

上学时,成绩再高也只能换来一句“戒骄戒躁”。工作时,做得再好也只是应该的,鲜少被表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曾表明,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年轻人这一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夸夸群的存在,恰恰为年轻人提供了宣泄压力的出口。它提供了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让你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经历,不必担心被网友的负能量射杀。

一直以来,我们总觉得好像非要做成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才值得被夸。但其实,就这样平平凡凡地生活,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值得被表扬。

当然,并不是只有年轻人需要宣泄压力。

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曾对全国26个省市约110.3万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其中73.6%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没有谁生活得特别容易,更多人需要的是专业的心理支持。

刚开始工作的职场小白,压力大收入低,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只能一个人抗住所有的委屈和迷茫。

逃离家乡的游子,早已感受不到何为“家人”,却又觉得愧疚,陷入纠结痛苦。

生了宝宝的母亲,总觉得丈夫和婆婆不理解自己,总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孩子,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想死的心都有”。

还有不少遭受中年危机的职场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外留着一份体面,内心早已塌成废墟。

生活中总有很多艰难的瞬间。大家嘴上说着“都挺好”,其实脆弱得连一丝悲伤都不敢流露。到底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他们只求一刻被温柔以待,只求有人不做任何评判,真诚地倾听自己的不快乐。

一些公益组织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北京爱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发起的“暖心小屋推广计划”,通过成立心态疗愈小组,让深受心理困扰的人敞开心扉,互相倾听,互相倾诉。

自2013年来,项目已疗愈了4000多人。一位想结束自己生命的女孩,在最后一刻收到了工作人员的微信,聊了两个小时后,她放弃了自杀的想法。“家人对我都没这么耐心”,她说。

不少抑郁症患者,参与了心态疗愈工作坊,也慢慢停了药。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人得到专业的心理援助

无论是心理援助还是夸夸群,提供的都是更多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别小看了这些角度清奇的谜之鼓励,像清华辩论队说的,彩虹就算是屁,它也是个让我们心情愉悦的屁。有了夸夸群,夸出了创意和欢乐,至少比只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趣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