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文昌帝君

 南郭老生 2019-03-24

五文昌帝君

来源:台湾云林北港圣安宫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居上界(文昌宫),在天掌文昌府事、并掌管人间禄籍,深受读书人之敬重;文昌宫即今之考试院而文昌公即今之考试院长。

文昌阴骘文云:'吾十七世为士大夫’,梓潼帝君曾降笔于清河内,传述其身世,谓其降生于周初,第一次由天神降生至凡间,俗名为张善勋。后有七十三转化;西晋之末,农历二月三日复降生(此为文昌君最后一次化身转世)之越之西、雟之南,名为张亚、字霶夫;后来随父亲张清河迁居四川省梓潼县七曲山。帝君自幼好静、外表非凡、且聪颖过人,对典籍书论过目不忘,时常教导乡人礼文;并历述司禄事,未尝虐民酷吏,于七十三转化中,十七世为士大夫旋因战殁,先人为之立庙奉祀。文昌帝君为读书人之守护神,也是读书人奉祀之主神,每当考季来临,考生都会准备葱、芹菜、粽子及准考证影本至本宫参拜,以祈文昌帝君保佑其聪明、勤劳及金榜题名,而准考证是要文昌帝君不要保佑错了人,而本宫文昌灯、光明灯更是信徒祈求子女升学考试、顺利考取而争相安奉之心灵寄托,且灵验无比。

 

【关圣帝君】

文衡帝君,姓关、名羽、本字长生、又字云长,三国时代河东解良州人,俗称'关圣帝君’、'关公’,生于后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成神于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七日,以仁、义、礼、智、信又兼忠勇,为世所尊。佛教称其为'伽蓝护法’、儒教称其为'文衡圣帝’;根据史载:'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读春秋’,后者所指即关公,故也有'山西夫子’、'关夫子’之称,并尊崇为亚圣、亚贤。

汉灵帝时,在涿郡时与刘备、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兄弟,同心匡辅汉事,因平定黄巾贼而成名,后因曹操篡汉,便与张飞共辅刘备得三分天下,镇守荆州、赤胆忠心、义薄云天,且精通孔圣及著作春秋,允文允武,故被封为'文衡圣帝’,为典列之文武圣。

 

【孚佑帝君】

孚佑帝君,姓李、名钰,字白玉,陕西长安人,唐朝贞元十四年'公元七九八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已时生,少小聪颖、日记万言、出口成章、才学出众,唐懿宗咸通十四年中进士,旋任县官时,天下大乱,李氏宗族到处罹难,最后弃官率眷至陕西永乐县的深山洞内,,隐姓埋名,专心学道,恰巧洞中有二个出入口,便改姓名为'吕洞宾’;乱平时,往长安住进酒店,巧遇汉钟离煮酒,谈及人生荣枯,遂偕其入'终南山’,悟道修成大罗神仙,并时常下山济世佑民。

传说他成仙后,着有'阴符八品真经’,惟怈人未予重视,其伤心之余,遂将经书藏于南华寺的砖墙破洞中,几经寒暑,南华寺年久失修,庙宇倾圮,信徒倡资重修,无意间发现此书。有一天玉帝派人查阅此书,发现为吕洞宾之笔迹,逐宣召之,并敕封他为'昊天金阙内相孚佑帝君’;孚佑帝君,在儒为'五文昌’之一,再道为'八仙’之一,在释为'自在文尼真佛’。

 

【朱熹星君】

朱熹星君,姓朱、名熹、字元晦,建州婺原人,宋高宗绍兴年间之进士,历任高、孝、光、宁四朝累官,宝文阁待制,编辑'四书集注’又名'朱熹集注’。

朱熹星君,身着红袍,又称'朱衣圣君、朱衣神君’,为科举状元,宋朝时代经常显圣于科场;侯靖录载:'宋朝欧阳公任贡举主考官,每当开卷,临批文章之时常觉后座有一朱衣人穿梭考场、时复点头,然后奇文入格’,始疑侍吏,回首视之无所见,因与奇事于同列,为之三叹,故有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有德者能蒙朱衣点头,得名题雁塔’。因此,后来学子科举,凡文字得中选科场及弟,即称'朱衣点头’。

 

【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非凡体入圣,为北斗七星之一,跛足、踢斗、右手握朱笔、左手执星斗、足踏鳌首,为'独占鳌头’、'状元及弟’之意。

魁斗星君为科举状元,亦称'文魁夫子’、'绿衣星君’、'大魁夫子’简称'魁星’,而民间称之为'魁星爷’。

古代中国人对凡司科甲文事之星宿都称之为'文昌’,又称为'文星’。而'文星’包括'文昌六星(文昌)、三台天星(三台)、文曲星(文曲)、天魁天銊(魁銊)、奎宿十六星(奎星)’等,并将之合称为'五文昌’。由于盛传'魁星’主人运、科甲登第之事,故而孜孜学子奉祀魁星尤为虔诚,为的是祈求'魁星爷’助其'荣登金榜’、'高中魁首’以'光耀门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