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国先升而先落,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魏国走向如何

 昵称55301288 2019-03-24

战国七雄,列国争霸,最后是秦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统一天下,成为天下霸主。然而,在战国时期,最先强大起来的,并不是秦国,而是三家分晋中的新兴国家,魏国。

也许是因为经过了三家分晋,魏国的君主是从臣子变成了君王,所以对于治理国家不敢怠慢,魏国的第一代君王是魏文侯,魏文侯是一个励精图治,眼光远大的政治家,他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心胸,有着广看天下的战略眼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魏文侯能够作为一个贤明君主的原因,是他礼贤下士。

《吕氏春秋·察贤》中有记载:“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意思是魏文侯把卜子夏当做老师,把田子方当做朋友,礼遇段干木。卜子夏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夏,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魏文侯曾向子夏请教,说“我听古典音乐就会想要睡觉,而听流行音乐就非常有精神,这是为什么”,子夏回答:“古典音乐庄重严肃,内涵哲学,包含文明,是民族的文明传承载体,而现代音乐则贴合人的情感,跟着人的感觉走,由此便可以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做君王的要是喜欢古典音乐,那么民众就会跟随,久而久之,民众受到教化,那国家自然而然地就会强盛。”所以魏文侯向子夏学习,这样他的眼界和学识都会变得很宽广。而田子方,是子贡的学生,魏文侯也经常向田子方请教问题。段干木也是当时魏国的有名的贤者,但是他与魏文侯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魏文侯也想将他延揽过来,但是段干木不为魏文侯所用,魏文侯也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魏文侯还是很尊重段干木的,每次坐车路过段干木家门口,魏文侯都要从车上站起来,注视着段干木的住所,表示尊敬,意思是这是贤人住的地方,我尊重贤人。实际上段干木表面上没有为魏文侯所用,但是实际魏文侯把尊重他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传扬开来。

魏文侯礼贤下士的名声传遍天下,于是天下贤人都奔向魏国,贤者云集,魏国岂有不强之理。而另一方面,魏文侯也很有大局意识。当初春秋时期,秦国本想向东发展,可是晋国挡住了秦国向东的脚步,晋国一整块才能牵制住其他各国。可是三家分晋后,这一部分就不是一整块了,魏文侯十分清楚,如果赵魏韩三家不紧密联合起来,是很难挡住其他各国的攻击的。所以当韩赵两国发生矛盾,魏文侯极力缓和两家关系。在魏文侯时期,魏国的实力可以说极速增长。田陈篡齐时,齐国很多人不服田氏,田氏没有办法,便向魏文侯求助,魏文侯带田氏面见周天子,给田氏封了齐侯,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当时魏国的实力有多强大,连齐国都要向魏国求援。

魏文侯死后,便是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魏武侯时期,魏国虽然还在变强,可是速度却大不如前,也正是魏武侯时期,埋下了魏国衰落的伏笔。魏武侯相比于他的父亲魏文侯来说,心胸就要差远了,他没有他父亲那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放低自己君王的身段去求贤人的精神和心胸。话说他有一次到黄河边上巡查,看到黄河天险,便感叹道,“这么好的天险,真是老天帮忙,我魏国可以无惧他国敌军了。”这是与他同行的吴起便纠正他说,“这种话是亡国之言,纵观历史,有多少靠着天险自认为无忧无虑的国家被灭了国。”这一番话让魏武侯幡然醒悟。可以看出,魏武侯没有他父亲那样的胸襟,所以他在位时,文治不如他父亲,但是魏武侯是一个有勇气有野心的君主,所以他在位时发展了军事,魏国向东方扩展了不少土地。

到后来,魏武侯死后,是他的儿子梁惠王继位。武侯死后有一件麻烦事,那就是武侯不曾明确谁来做接班人,所以他死后魏国就发生了内乱,这是韩赵两国趁虚而入,大大削弱了魏国国力,此时魏国已经处于被动局面。梁惠王比他的父亲魏武侯,又要低一个层次,说他是一个不入流的货色也不为过。梁惠王九年,他决定迁都,将都城有安邑向东迁到了大梁。他迁都的意图很明显,似乎是要昭告天下人,他想要谋求东边齐国和宋卫等小国家的土地。这就让天下诸侯都有些不舒服了。这时正好赵国挑衅,攻下了魏国东边的卫国的一座小城池,刚平。这时梁惠王便十分不爽,他便率兵直攻赵国都城邯郸,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因为赵国在魏武侯时便与齐国结盟,齐国也正在图强。梁惠王围攻邯郸,赵王便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孙膑,田忌直攻魏国都城大梁,这便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魏国由此走向衰退,一蹶不振。魏国从魏文侯到梁惠王,一路发展,七十年的强国之路,盛极而衰,而此时周边各国也正在想方设法谋求强盛,魏国的处境很不乐观。看魏国的兴衰史,看得出完全是君主的心胸与眼界的问题,君主心胸与眼界开阔,那么国家就会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衰退,魏国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眼界越来越窄,魏国走向衰退是历史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