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9tx22v工人 2019-03-24

1857年6月,石达开出带着十余万精兵出走后,首先在江西吉安一带和清军相持。由于这一带的太平军还有十万人左右也听从他的调遣,所以他带着差不多二十万人,就在这种没有作为的状态下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到了1858年4月,湘军终于攻克九江,湘军精锐终于腾出手来进入江西。石达开不敢应战,便率军进入浙江。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咸丰很重视他这一股太平军,竟然令曾国藩亲自率军追剿,石达开此后在浙江、福建。江西一带反复和曾国藩周旋。从建立根据地的角度看,他一直未能稳固的在一个地方发展。曾国藩的湘军作战能力很强,加上在第一线领兵的萧启江很会用兵,石达开无论斗智斗勇都是败多胜少,所以他的部队一直在流窜,无法建立根据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石达开的处境未必有那么坏。你看记载,他一下在这里被清军打败一下在那里又被清军打败的,似乎他总是一种马上要完蛋了的样子。其实是清史稿的问题,这个清史稿很奇怪的,历来给前朝记史,都是后世人写的,至少也是中立的态度,但是清史稿的作者都是前清遗老,所以里面就各种吹捧大清贬低各种义军的文笔,立场既然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其记述也很不公正,不能直接拿来参考,更不能拿来作为结论。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仗打到1859年二月,石达开突然率军进入湖南,他集中了三十万大军围攻宝庆,从三月开始直到湘军悍将李续宜赶到,他从容的围攻了差不多三个月。,所以他是拿到了三个月的战争主动权,这段时间他其实是占了很大的战略优势的。试想,之前他若是那么狼狈的状态,那他哪来的三十万大军,哪来的可以支持如此大军粮食。

宝庆拿下接着就是长沙,那湘军的老窝就给端了。

所以之前石达开那些仗,估计都是为了后来宝庆之战做得准备,石达开自出走以来,他的战略目的是很清晰的,他并没有到处徘徊不定,他是一直在准备实力。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所以石达开真正的败仗就是这个宝庆之战。那么之前他一直秉承着打不过立刻走的战略,为什么在这里要死围三个月那么久呢?

宝庆的地势,号称“控三湘之上游,唇齿长沙”,就是说他是长沙的屏障,同时又是交通枢纽。拿下这里就可以按着湘军水师之路,来个依样葫芦,在此建立水师,在沿着湘江进入长江夺取武昌,夺取了这个上游重镇,就可以逐渐拿回长江的控制权,也可以进入四川拿下更稳定的一个后方。以此夺回整个战争的主动权。所以这里是他早就认定的最大关键,所以他就义无反顾的死拼。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若是没有左宗棠,或许他是可以达成此一目标的。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但是,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太强,当年,西王奈何不得,东王也拿他没办法。左宗棠守城就是有一套,那么从石达开的角度来看,既然对手如此厉害,此路不通,那也只能另寻他途。

什么途呢?只要想走,天高海阔哪都行,他三十万大军谁能奈何。

但是,其实我认为,石达开的这个战略一开始就选错了,他是先在江西、福建、浙江一路游战一路召集新兵凝聚实力,然后觉得实力够了就进攻宝庆。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但是,湘军水师如此厉害,可以借着这里的江河众多的地形发挥优势,阻碍你大军运动。这一带又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事关家乡老巢,他们当然会死战,人和地利全占,再说那个左宗棠之前长沙之战他就领教过,又不是不知道,所以这里绝不是建立根基的好地方。

北面的陕西,却真正是个好地方。首先,清军到处调兵到长江两岸这里,陕西那边差不多都调空了。其次,那里湘军的最大优势水师用不上,等于去了其一条胳膊。最后,到那里作战,湘军也是人生地不熟,最重要的那里没有左宗棠。

石达开出走后,若是按此方略打,必可成就大业

我们看看后来陈玉成派赖文光进陕西,一下子就发展成几十万之众,他才多少人啊。所以若是石达开一开始就把发展方向定在陕西,以他十余万精锐发展肯定会更快,那是湘军还在围九江,估计长江航道还没能完全封锁,他可以从容的把部队调到长江北岸,然后北进拿下陕西。之后,若有机会,他还可以从秦岭进入四川,一样可以夺取武昌,拿回长江上游之势。

从避实击虚的角度看,陕西也是清廷真正空虚的地方。从历代建立根基的趋势来看,关中一带是最好的地盘,之后统一北方后,顺势南下也是拿下全国最佳的先后次序。从民众的角度看,秦军历来就是华夏最凶悍的军队。湘军之猛是就是近代,曾国藩这些人建立,然后凭着红军除了一系列的伟人后发扬起来的,之前并没有什么名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