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从海陆空三个方面迅速的运兵到东北向我军发起了攻击。自长城一直打到了四平,又从四平打到了长春,各方面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可谓是打得顺风顺水。为了避其锋芒,我军选择了后撤,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松花江,双方隔江对峙,战局暂时陷入僵持。 ![]() 短暂的平静之后,为了牵制国民党军队继续北上攻占哈尔滨,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决定向驻守在鞍山和海城的国民党第60军184师发起攻击,占领鞍山和海城,威胁沈阳,以达到牵制敌人继续北进的目的。 阅读红包到账,点击提现! 广告 经过周密的计划之后,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向鞍山和海城发起突袭,鞍海战役爆发,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海城起义由此发生,这次起义也成为东北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由于我军计划周密,战斗开始后迅速的击败鞍山之敌,进军海城将敌184师师长潘朔端团团围住。184师本是滇军,被紧急运往东北打内战,而师长潘朔端更是位爱国人士对于打内战极端厌恶,但是既然战端已开,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开战。 师长潘朔端被围的消息立即传到了国民党东北部队司令杜聿明那里,杜大吃一惊,深感事态严重,必须立即救援,于是以司令的名义严令新一军立即救援海城,收复鞍山。 如果一切按杜聿明的计划执行,可能就没有之后的海城起义了,可是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新一军的部队并没有立即出发去救援,而是在3天后才出发前去救援。原来敌高层居然越级指挥,打乱了杜的部署。 就在杜聿明下达救援海城的命令之后,国民党最高层又越过杜这个司令下达了两道命令,一是允许救援的新一军休息3天后再去救援,二是命令被围的师长潘朔端死守海城,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等待救援。 在海城与东北民主联军激战的184师苦苦的等待国民党的救援,可是不但援军没有来,还来了一道死守的命令。明明新一军就在附近,为何不立即来救?184师的全体官兵心里突然明白,这又是在排除异己。 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积极的与184师联系,希望他们不要打内战,能够起义。184师包括师长在内很多人都是曾经与日军血战过的,如今枪口对着自己同胞,心里也不是滋味。当初没能与日寇同归于尽,难道现在要全军覆没在这里? 经过思考之后,师长潘朔端果断宣布起义。起义前,他还担心下面的团长不同意,于是召集大家征求意见,哪知道所有的团长全部支持。就这样,著名的海城起义爆发了。一个美械师战场起义,这开了起义的先河,也成为了东北战场战局扭转的重要事件。 当国民党新一军吃饱喝足休息3天后再去海城救援的时候,我军已经成功的拿下鞍山和海城。184师起义之后被扩编为一个军,原师长潘朔端担任军长,原来的军官全部升了职。鞍海战役我军大获全胜,此次胜利敌人高层可是帮了大忙,堪称“神助攻”。不过说到底还是他们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所以才会众叛亲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