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物皆有灵!——整合信息理论(上)|心理朋克 No.036

 开心华之里 2019-03-24

今天开始这两期节目是一组特辑。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意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惊天假说,叫做「整合信息理论」,这是一个目前来说还十分非主流但是深深震撼我的理论。

我从小就对「意识」这个东西非常着迷,大概在别的孩子还在讨论圣斗士、七龙珠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琢磨「为什么会有一个“我”在看着这个世界」这种问题了。好吧,我从小就是怪胎。

自从小时候对这个问题萌发兴趣之后,就断断续续地留意这方面的资料。而在我后来接触到的关于「意识」的各种猜想里,「整合信息理论」是其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一种。

我在《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里讲《自然的治愈》那本书时就提到了它,我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到朱利奥·托诺尼的「整合信息理论」时那种震撼”,结果这一句话引起不少同学的注意,他们留言或者私信询问我哪里可以查到这个理论的资料。

我一想,那就干脆借这个契机做出这两期特辑,把这个曾经完全摧毁和重建了我自己的世界观的理论介绍给大家。

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喜马拉雅这个平台上介绍「整合信息理论」了。

去年我在喜马拉雅的大咖读书会上介绍科幻小说《盲视》的那期节目里,花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拿「整合信息理论」来解读那本书。有些同学也就是通过那期节目第一次认识我的。如果你是喜马会员,那马上就可以去搜那期节目来听。

那在这里,我会把「整合信息理论」这部分内容单独拎出来,重新整理和补充更多细节之后说给你听。

我先回答几位同学的问题:哪里可以看到「整合信息理论」的资料。就我所知,国内出版的书里介绍得比较完整的有两本书。

第一本是「整合信息理论」的提出者朱利奥·托诺尼自己写的《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第二本是我之前推荐过的《意识与脑》。

《意识与脑》的作者克里斯托弗·科赫是研究意识的权威,同时也是「整合信息理论」这个非主流理论的拥趸。他在《意识与脑》的第8章里详细介绍了这个理论(我这个特辑里的内容,也参考自这本书)。

关于「整合信息理论」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比我们节目平时的内容也要稍微更烧脑一些,所以我们要分两期节目来说。今天这一期,是一个铺垫,我要用一个我自己构想的思想实验来导出「整合信息理论」的一个基本设定。下一期,我们再深入「整合信息理论」的细节。

好,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人,为什么会有意识?

我们的大脑里为什么会有一个主观体验呢?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有一个「我」在看、在感受这个世界呢?

这些都是大哉问,不但困扰了我这个小怪胎,也同样困扰了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和科学家。

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最普遍的一种观点是,意识是一种复杂系统特有的现象。少量神经元连接在一起时并不会有意识,比如一条毛毛虫,神经系统那么简单,它们好像就只会做一些反射动作而已;

只有系统复杂到像人类大脑这样,无数神经元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意识才会出现。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复杂系统都有资格拥有意识。克里斯托弗·科赫在《意识与脑》里用免疫系统来举例:

他说“免疫系统没有显示任何意识迹象,它日复一日默默地识别和消除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现在,你身体的防御系统可能正在对抗病毒感染,而你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免疫系统将会记住这个入侵者,如果同样的病毒再次来袭,就会产生抗体,让你终生免疫。可是这个记忆不是有意识的记忆。”

克里斯托弗·科赫

但是,尽管有这种复杂系统也不具备意识的反例,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还是相信,复杂系统是意识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大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就是这种观点的鼓吹者,在他看来,意识是从一个由许许多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

简单系统,没有意识,系统足够复杂之后,意识才涌现出来。——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我想撇开系统科学里那些复杂的数学和逻辑推导,用一个直观的思想实验来检验一下这种说法(这个思想实验,是我自己的想出来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好,我们的思想实验现在开始:

如果「意识是从足够复杂的系统里涌现出来的」这种说法成立,那么理论上来说,意识从有到没有之间,就应该有一条分界线才对,是吧?

那么这条分界线在哪里呢?

我们从人类自己的大脑出发来找一找这条分界线。人类大脑,当然是可以产生意识的。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吧?

好,那如果我们把人类大脑的复杂度稍微简化一点点,比如说,变成我们远古的亲戚尼安德特人,他们有没有意识呢?我想,应该也有吧?

那么再简化一点点,变成我们的远房亲戚黑猩猩,黑猩猩有没有意识呢?应该也有吧?

好,那么再简化一点,变成狗狗,狗狗有没有意识呢?古代大多数人认为没有,但我们现代人,尤其是爱狗狗们的现代人,应该都会同意,狗狗的大脑里应该也是有意识或者说有一个「主观体验」的,只不过狗狗的意识可能没有人类这么复杂清晰、这么强烈鲜明罢了。

好,那么当你把这个简化大脑的思想实验继续做下去,从哺乳动物、到爬行动物、到鱼类,再到软体动物,你会发觉,你根本就找不到一条「主观体验」从有到没有的分界线!它是一个连续的变化。

那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承认,简单到线虫,甚至是简单到只有几个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它们应该也有某种程度的「主观体验」、某种程度的意识才对啊,哪怕这点意识微弱到人类根本无法想象。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思想实验不够好,因为你可能会一口咬定,主观体验就是我们人类特有的,哪怕是人类的亲戚,黑猩猩、大猩猩,也都没有意识。所以你拿动物来推想这些事情是没有意义。

那好,我把这个思想实验变成2.0版。这一次,我们就光拿人类自己来做这个思想实验——

请问:你自己的意识、你自己的「主观体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假设你现在20岁,19岁的你,有没有主观体验,有吧?

18岁的你,当然也有。

那么8岁呢?虽然记忆很模糊了,但毫无疑问,你的主观体验、你的意识,肯定在那段岁月里就存在。对吧?

好,那么7岁呢、6岁呢,3岁、1岁呢?虽然你可能完全不记得了,但你敢说,你的「主观体验」是在某一年的某一天突然从天而降凭空出现在你脑子里的吗?不能吧?

那么,唯一合理的答案是:当你1岁的时候,当你刚出生的时候,当你还在娘胎里,当你还是一团细胞,甚至当你还是一颗受精卵的时候,你的「主观体验」、哪怕是一个微弱无比的主观体验,就已经存在了!

这就是说,意识,并不是人脑这样超级复杂的系统才特有的、涌现出来的特征,而是在极其简单的系统里,它应该也存在。

那么,既然都已经推理到这个份上了,我们干脆就跨出最后一步、把话说透吧:

如果刚才这个思想实验成立的话,那我们就得承认,这个宇宙里的所有事物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主观体验」,都具有意识!

意识并不是一个只存在于像人脑这样的复杂系统里的属性。

相反,意识,有可能是这个宇宙在最微观的层面上就自带的一个根本特征,一个基本属性!

世界上各种微小的系统、微小的结构里,可能都存在意识。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万物有灵」的!

我要再把这句话重复一遍,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万物有灵」的!

但这可不是《阿凡达》里那些土著外星人相信的那种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有灵魂的原始宗教,我们刚才推理出来的,是一个哲学版本的万物有灵论。

在这个哲学版的万物有灵论看来,由于意识并不专属于复杂系统,而是很有可能在各种微小的结构里都存在,所以这个宇宙里,其实充满了意识、充满了主观体验,不但所有生命里有都有一定程度的意识,甚至在简单的无机物里也可能会有一丁点意识。

那到这里,你一定会追问:好,就算我承认哪怕一个原子也会有意识,那你还是等于什么也没说啊。你说意识是这个宇宙的基本属性,那它到底是个什么属性呢?

请告诉我细节:是每一个原子、每一个夸克里都有意识?还是说这些物质单元得组合成一个符合什么条件的结构或者系统,意识才会产生?如果说一个很微小的系统里可能都有意识,那么这样一个产生意识的系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特征呢?

没错,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解答,而朱利奥·托诺尼的「整合信息理论」回答的恰恰就是这些问题。「整合信息理论」首先是把这个哲学版的万物有灵论作为一个基本设定的,它相信在极其微小的系统里,就可能产生意识。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它继续告诉我们,意识的出现,必须依赖于具备两个关键特征的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