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明朝想翻盘恐怕也是难于上青天

 山地之仔 2019-03-25

开国之君多杀伐果断,有一统天下之能,而亡国之君则多被冠以昏庸无能的名头。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基业被断送在崇祯手中,让无数人为之惋惜。若是明朝最后的帝王有朱元璋一样的能力,明朝能否还有翻盘的机会呢?

创业难,但守业更难。朱元璋虽然有治世之能,但换到明朝末期必能扭转乾坤。在明朝兴起之初,全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元朝末期旧的统治者已经不得民心,明朝的建立是顺势而起,自然更得百姓拥戴。而朱元璋建立的特务监督机构,让大臣们几乎不敢起贪污受贿之心。当时朱元璋清算大臣时,就算是安分守己之人也难逃一死。当时的胡惟庸案几乎将朝中文臣悉数诛杀。最后连七十七岁的元勋国戚李善长都没放过,一家七十多人全部处死,就因为“知谋逆而不告”这种莫须有的名头。在开国之初,百姓刚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无心造反,而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臣子也不敢反抗。

明朝虽然断送在崇祯手中,但这却不是他一人之过。在万历年间,皇帝就已经难以以一己之力对抗制度和臣子。万历皇帝对郑贵妃一往情深,一度希望立她为后,但朝中臣子拒不配合。后来万历想退而求其次,立两人之子为太子。为此和臣子对峙长达十多年,对朝堂上的诸事不闻不问,对太子入翰林院学习一事更是一拖再拖。但也终究没有拗过群臣,在这样的局面下,就算是朱元璋在世,也未必能对抗臣子和日渐腐朽的制度。

崇祯时期这种情况更是变本加厉,前期有魏忠贤作威作福,朝中大臣皆以魏忠贤为首。甚至为他修生祠,还有不少人甘愿认他做干爹,或是干爷爷。要知道文人一贯看不起阉人,当年孔子见君王和阉人同乘,都认为这不合礼数。但此时文人的气节都败给了制度和权力,即使后来魏忠贤被扳倒,上台的东林党也不是善茬。各个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争官位时舍得出钱,打仗时国库空虚时却只会哭穷,崇祯即使宵衣旰食,也难以挽回局面。

当然会有读者问,为何不进行改革,直接将制度大修呢?其实明朝并非没有过改革,最有名的就是张居正改革。当时其实制度已经腐朽不堪,但明朝所依靠的就是这个以文官集团为主体,以伦理道德为支撑的制度。明朝还要依赖这些制度来约束臣民,比如说太后去世时就会有繁杂的吊唁仪式。这些仪式自然是看似无用,其实它传递的是一种孝,通过这种方式将这种孝传递到大臣和百姓家中。让群臣和百姓遵循伦理,这样就不会有贪腐之事造反之心。若是张居正将制度改了,明朝的根基就不在了。

当时的改革还是集中于财政和军事方面,虽然表面上卓有成效,可是张居正一死,改革也就随之而去。可见这种改革也是难以奏效的。

综上所诉,明朝的灭亡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封建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人才选拔、爵位世袭等等诸多弊病。从某种角度来看,周期性的改朝换代是无法避免的。明朝末期全国上下的官吏和制度已是腐朽不堪。(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的天灾只是一个诱因而已,即使风调雨顺,过些年明朝还是会灭亡。)即使朱元璋在世,想要再创明朝的辉煌恐怕也是难于上青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