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孕早期超声扫查规范(FMF 版):鼻骨与颌面角

 青春飞扬dzc6gd 2019-03-25

作者 / 张科

单位 / 汉中华西妇产医院

本文重点说明鼻骨与颌面角度,其他超声扫查内容将陆续呈现。

鼻骨

胚胎期的鼻腭形成较晚,其中鼻约在 11 周发育完全,而腭到 12 周左右。

孕 11~13+6 周鼻骨显示率约 95%,且此时鼻骨缺损与三倍体胎儿异常相关性很高,其中 21-三体胎儿鼻骨缺损发生率约为 60%,18-三体约为 50%,13-三体约为 40%。因此,早孕期将鼻骨作为筛查21-三体的一个重要指标,且鼻骨缺损常伴有 NT 值增加。然而,也有约 1%~3% 的健康活产儿此段时间超声未能发现鼻骨。

鼻骨观察标准

  1. 检查应在孕 11~13+6 周,且头臀径(CRL)应在 45~84 mm 之间进行;

  2. 获得胎儿面部轮廓的正中矢状面;

  3. 放大图像,使头部和上胸部占据整个屏幕;

  4. 观察两侧鼻骨,超声探头与鼻的方向平行,稍微倾斜探头,使之从一侧鼻骨扫查到另一侧鼻骨。

满足以上条件时,在鼻骨水平可出现三条高回声线(图 1):上方线为皮肤;皮肤下较粗且回声较高的线为鼻骨;第三条线在鼻骨前方,为鼻尖。

若鼻骨回声强于表面皮肤时,认为鼻骨存在;若鼻骨不可见(图 2)或其回声等于或低于皮肤,则认为鼻骨缺失。 

图 1 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显示三条高回声线:皮肤、鼻骨、鼻尖 

图 2 胎儿正中矢状切面,鼻骨不可见,三线结构消失

颌面角度

测量标准:

  1. 检查应在孕 11~13+6 周,且头臀径(CRL)应在 45~84 mm 之间进行;

  2. 获得胎儿面部轮廓的正中矢状面;

  3. 放大图像,使头部和上胸部占据整个屏幕;

  4. 测量颌面角度(图 3):第一条线沿腭上缘绘制,第二条线起点为上颌骨前上角,然后延长至前额外缘(前额外缘以前额骨外缘为标志,即前额皮下骨性强回声)。    

图 3 颌面角度测量切面及方法

二倍体胎儿颌面角度均值随 CRL 增加而减低,由 CRL 45 mm 时的 84° 降至 CRL 84 mm 时的 76°。

颌面角度异常见于:二倍体胎儿(5%),21-三体胎儿(45%),18-三体胎儿(55%),13-三体胎儿(45%)。

学术主编 / 刘德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