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公东征 东夷对靠偷袭一举拿下殷商的周国,打心底里是不服气的。更让他们不舒服的是,在推翻商纣王暴政的道路上,东夷自始至终是流血最多,付出巨大的牺牲的,不是东夷族牵制了殷商的主力军,周武王怎么能够一举偷袭成功,占领朝歌? 如果商纣王的主力部队留守朝歌,那么周武王4万多军队,顿兵于朝歌坚城之下。其实胜算不大。 看到纣王的灭绝,刚开始也许东夷族会狂欢庆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周国才是渔翁,一种被利用的情绪油然而生,心态渐渐失去平衡。总之,人们会越想越觉得自己吃亏,逐渐对周武王的封赏感到不公。 两年之后,周武王病死。山东地区的东夷的两个大国薄姑国、奄国开始联合昔日的死敌,纣王的儿子武庚,反叛周国,挑起战争,当时之形势,比较牧野之战更为凶险,不仅大部分诸侯和商国造反,而且自己几个携重兵监视殷商的亲兄弟,也站在敌人一边,共同反抗周国。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大部分看到形势凶险,不敢出兵平叛,而周公坚持己见,说服大家,决议东征。周公从洛阳出发,人群人寻,仍循武王伐纣的路线,杀掉武庚,平定三监。眼看自己的盟友被一一干掉,薄姑国和奄国开始后悔,薄姑国在鲁北博兴县,周公大军杀来,薄姑国国王被杀。其族人被强迫南迁于下邳、睢宁县、吴县。 周军攻打位于曲阜的奄国却经历苦战,,历经三年才击败奄国。周军对奄国进行残酷的报复史称——践奄。 周军历经苦战,厌战和思乡情绪萌生。流传的诗歌里表现明显——1.到东山打仗13年,久久不能回家园,恨不得马上飞到妻身边。2.历经征战砍破斧,周公东征威名扬。而我们吃尽了苦头。总算死里逃生当庆幸。 如此士气低落,可见一斑。于是周公撤兵,东征结束。 这时唐国叛乱,唐国的位置在山西翼城县。周公又出兵诛灭了唐国。 2. 鲁国东征 周公把自己的大儿子伯益封于奄国故地曲阜,伯益把自己的国家更名为鲁。伯益刚刚建国,就遭到东边徐国和其他东夷人的进攻。伯益在费地誓师东征,在鲁军的不断打击下,徐国大败。四散南迁。其中最大的一股到达安徽泗县以北建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东夷人虽众,战力虽强,失败在于不能团结,一盘散沙,焉能不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