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嘉庆时期的瓷器,胎体经历了哪些变化?

 RK588 2019-03-26

清代自嘉庆起,国势逐渐走下坡,这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都大大减少,瓷器生产只是在沿袭旧制,无力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但是根据各大博物馆现有藏品的图片仍然可以看出,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

图片来源:极速鉴宝平台藏友藏品图

乾嘉时期外销瓷,市场价格5千左右

到了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就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开始逐渐减少。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陶雅》一书中有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但是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近些年,瓷器收藏市场愈发火热,官窑瓷器仍旧是拍场宠儿,虽然嘉庆官窑瓷器精美程度不如前朝,但也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的。今天,极速鉴宝平台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嘉庆时期瓷器的胎体特征,了解一下该时期胎体经历的变化。

极速鉴宝平台瓷器鉴定专家老师表示,嘉庆初期瓷器的胎骨还比较精细,胎体洁白(但不及乾隆朝白),欠坚密,后期逐渐变得粗松。民窑器物胎中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较多,也比较大。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藏,斗彩瓜蝶纹瓶底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